[实用新型]可变涡流导向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1791.8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波;刘丰;林镇北;朱清;梁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31/06 | 分类号: | F02B31/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导风管 气流挡板 导风结构 导流叶 增压器 本实用新型 可变涡流 发动机吸入空气 开度调节机构 开度调节结构 中心对称结构 发动机进气 燃烧效率 顺序设置 放射形 进气量 空气流 入口处 筒形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提出可变涡流导向增压器,所述导向增压器包括筒形的导风管和在气流方向上顺序设置的气流挡板、涡流导风结构;所述气流挡板设于导风管入口处;气流挡板与开度调节机构相连;所述涡流导风结构包括多个形状相同的导流叶;多个导流叶连接为放射形的中心对称结构;当空气进入导风管时,开度调节结构对气流挡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以调节导风管的进气量;进入导风管的空气在经过涡流导风结构时,所述导流叶对空气流进行导向使之形成涡流;本实用新型能在发动机进气时在发动机吸入空气中形成涡流,以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可变涡流导向增压器。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更高的热效率,几乎所有新设计的柴油机都采用直喷式燃烧室,为了使燃油得到良好的雾化和燃烧,这种燃烧室不仅对喷油系统的要求较高,往往也要求组织缸内气流,尤其柴油机缸径较小时,燃油的雾化和燃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缸内的涡流。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柴油机对缸内涡流的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工况下都应该组织适合的涡流强度以达到改善燃烧、降低有害排放的目的。但是,柴油机缸内涡流的组织主要依靠进气道形状,在进气道形状一定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进气道通流特性与涡流特性之间的矛盾。例如为了满足高转速工况充量系数的要求,有可能造成低转速时缸内涡流强度不足,使得柴油机在低转速时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燃烧恶化,有害排放增加。所以现代柴油机希望能设计可变涡流装置来满足不同转速下燃烧所需的涡流强度。
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涡流强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低速工况时需要较强的涡流运动,高速工况时需要较弱的涡流运动。而常规的进气系统的设置不能实现涡流强度的控制,无法满足各个工况对涡流强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可变涡流导向增压器,能在发动机进气时在发动机吸入空气中形成涡流,以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可变涡流导向增压器,所述导向增压器包括筒形的导风管和在气流方向上顺序设置的气流挡板、涡流导风结构;所述气流挡板设于导风管入口处;气流挡板与开度调节机构相连;所述涡流导风结构包括多个形状相同的导流叶;多个导流叶连接为放射形的中心对称结构;当空气进入导风管时,开度调节结构对气流挡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以调节导风管的进气量;进入导风管的空气在经过涡流导风结构时,所述导流叶对空气流进行导向使之形成涡流。
所述涡流导风结构包括三个形状相同的导流叶;每个导流叶由两个形状相同、中心对称的子叶片连体组成;每个导流叶中的两个子叶片沿中心线对折成60度,每个子叶片的上下边缘均呈斜线形。
所述子叶片的外边缘处设有两个挂耳;所述导风管外壳侧壁处设置叶片安装孔;所述子叶片以挂耳钩挂固定于叶片安装孔处。
每个子叶片以两个挂耳钩挂于两个导风管外壳的两个叶片安装孔处;每个子叶片所对应的两个叶片安装孔的连线均与导风管中轴线成15度角;所述子叶片的表面设有多个导流孔。
所述导风管外壳处设有挡板安装孔;所述气流挡板以旋转轴固定于挡板安装孔处;所述开度调节机构与气流挡板的旋转轴相连并调节气流挡板与导风管间的夹角。
所述开度调节机构包括控制模块和与之相连的传感器、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经传动机构与气流挡板的旋转轴相连;所述传感器对发动机转速进行检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预设控制策略和发动机转速,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气流挡板以改变所述气流挡板的开度。
所述导风管的始端和末端周缘处均设有固定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1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