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准调节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1823.4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杰;王晓曙;袁淑文;李家龙;李振雄;涂伟;潘延连;丁红岗;吴俊鹏;苏元;邓边员;余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信***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钢板 加载槽 测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液压千斤顶 液压泵 基坑钢支撑 容纳腔 加轴 内筒 筒体 建筑基坑支护 控制面板信号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顶部开口 控制面板 螺栓固定 内筒外壁 外筒内壁 连系梁 液压管 卡接 筒壁 外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调节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的装置,涉及建筑基坑支护设备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固定钢板、左加载槽、右加载槽、液压千斤顶、液压泵、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控制面板;固定钢板设置有两块且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侧的连系梁上,固定钢板上设置有测力传感器;左加载槽一端固定于一侧的固定钢板上,另一端由外筒和内筒构成,液压千斤顶固定于内筒内部,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容纳腔;右加载槽一端固定于另一侧的固定钢板上,另一端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筒体的筒壁卡接于容纳腔内,位移传感器固定于右加载槽底部;液压千斤顶通过液压管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坑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调节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对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施工速度慢、养护时间长及后期需要拆除不利节能环保等缺点。相比之下,近年来出现的钢支撑结构,普遍具有施工方便、速度快、可施加预应力、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
现有的基坑装配式钢支撑结构还具有一定的问题,比如水平钢支撑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支撑结构会由于之前的装配安装问题,导致其水平钢支撑结构轴向长度收缩,进而影响其支撑结构对围护桩水平轴向支撑力不足,造成基坑失稳变形;或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上一层水平支撑力需要增加到预设的水平支撑轴力,因此必须对水平钢支撑结构进行调整。
目前基坑装配式内支撑体系中调节水平钢支撑结构,改变水平支撑轴力的常用方法是在水平钢支撑的连系梁位置通过千斤顶加压,顶推水平钢支撑结构并形成间隙,然后在间隙位置放入垫块或是钢板,增加水平钢支撑的轴向长度,以达到增大水平钢支撑轴力和稳定支撑结构的目的。但使用该方法一是无法保证调节后的水平支撑轴力满足设计要求;二是每次对水平支撑调节顶推过程中,顶推距离受到放入垫块和钢板板厚的影响,对造成水平支撑结构的顶推调节工作多次连续进行,施工效率不高,还可能导致水平支撑结构调节不当,水平支撑的轴力过大,其围护桩结构的受力部位因轴力过大而受损,进而影响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现有技术缺少一种施工操作简单、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轴力进行精确调节、且调节结束后能对轴力进行有效保持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调节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的装置,解决现有调节装置施工效率低、无法对预加轴力进行精准调节和有效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精准调节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钢板、左加载槽、右加载槽、液压千斤顶、液压泵、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固定钢板设置有两块且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侧的连系梁上,固定钢板上设置有测力传感器;所述左加载槽一端固定于一侧的固定钢板上,另一端由外筒和内筒构成,液压千斤顶固定于内筒内部,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右加载槽一端固定于另一侧的固定钢板上,另一端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筒体的筒壁卡接于容纳腔内,位移传感器固定于右加载槽底部;所述液压千斤顶通过液压管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筒体内侧壁上向内凹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卡接有第一橡胶圈,第一橡胶圈内径与内筒外径相适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筒内侧壁上向内凹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卡接有第二橡胶圈,第二橡胶圈内径与筒体外径相适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钢板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定位装置,所述辅助定位装置由固定柱、连接套管和固定螺栓构成,固定柱固定于一侧的固定钢板上,固定螺栓固定于另一侧的固定钢板上,连接套管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栓上,另一端顶压于固定柱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辅助定位装置数量为4套,分别位于固定钢板的四个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1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