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禽畜及水产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15119.6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0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C3/10 | 分类号: | C11C3/10;B01J19/18;B01J4/00;C10G3/00;C10L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酯交换反应装置 回收装置 制备生物柴油 本实用新型 废弃油脂 高温蒸发 甲醇 禽畜 连通 磁性固体催化剂 柴油收集装置 旋转分离装置 水产 磁性催化剂 甘油回收 生物能源 废油 甘油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禽畜及水产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装置,包括酯交换反应装置、磁性回收装置和高温蒸发装置,所述酯交换反应装置与磁性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磁性回收装置与高温蒸发装置连通;所述酯交换反应装置中设置有甲醇、磁性固体催化剂和废油,还包括旋转分离装置、甘油回收装置和柴油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磁性催化剂的回收,并且能够有效的分离反应后的甲醇和甘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禽畜及水产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正在与日俱增,我们在享受各种能源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承受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尤其,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现有的化石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柴油属于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来源于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符合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中,原材料和催化剂的选择以及副产物甘油的处理成为关键。原材料主要包括可食用油脂和非食用油脂,源于废弃禽畜及水产品油脂(如从屠宰牲畜下脚料以及鸡鸭及鱼类的油脂下脚料中提炼出来的液体油脂)或餐厨废油作为非食用油脂原材料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均相酸碱催化剂和非均相酸碱催化剂。同时副产物甘油需要得以分离并使用在其他领域。
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原材料价格昂贵难以获得,以及催化剂效率使用低、回收困难,以及副产物甘油难于处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利用禽畜及水产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装置,可以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方便催化剂的回收且能够有效处理反应产生的甘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禽畜及水产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装置,包括酯交换反应装置、磁性回收装置和高温蒸发装置,所述酯交换反应装置与磁性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磁性回收装置与高温蒸发装置连通;所述酯交换反应装置中设置有甲醇、磁性固体催化剂和废油。所述酯交换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上端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反应釜的下端设有出口,所述反应釜的外表面环套有第一加热套,所述反应釜的出口通过排液管与磁性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入口通过排气管与高温蒸发装置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旋转分离装置、甘油回收装置和柴油收集装置,从高温蒸发装置排出的溶液进入旋转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分离后得到的溶液分别流入甘油回收装置和磁性回收装置中。
进一步,所述反应釜的上端面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下伸入反应釜的内腔后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上均布设有聚四氟乙烯搅拌棒。
进一步,所述出口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排液管连通,排液管靠近磁性回收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磁性回收装置包括除杂瓶,所述除杂瓶的外壁设有磁铁,所述除杂瓶的出口处设有第三阀门,第三阀门通过软管与泵体连通,泵体通过供液管与高温回收装置连通,供液管靠近泵体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
进一步,所述高温回收装置包括加热瓶,所述加热瓶的外壁环套有第二加热套,所述加热瓶的上方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排气管连通,所述加热瓶的下方设有放液口。
进一步,所述旋转分离装置包括离心机,所述离心机中设有离心管,放液口排出的液体流入离心管中,离心管中的液体经过离心后分别置入甘油回收装置或柴油收集装置中。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靠近反应釜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是禽畜及水产废弃油脂或者废弃餐厨油作为原材料,廉价易得的同时还能做到废物利用。催化剂回收的同时,可用于下一阶段的生产,做到生物柴油的持续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5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磷脂催化水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肥皂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