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窑炉进气降温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1160.4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0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彬;姜华伟;刘亚飞;李建忠;李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温区 窑炉 保温区 升温区 双层夹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 进气总管 余热回收 出气口 进气 总管 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热能回收系统 温度均匀性 换热效果 进气管道 冷却气体 气路管道 双层夹套 烧结 出料端 回流管 内侧壁 有效地 预热 夹套 炉头 炉尾 余热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发明公开了一种窑炉进气降温及热能回收系统,从炉头依次设有升温区、保温区和降温区。窑炉出料端为降温区,降温区为双层夹套结构。降温区上方设置有进气总管,进气总管与降温区之间设置若干气路管道,进气管道与降温区双层夹套结构相连,冷却气体直接射向夹套内侧壁。在降温区双层夹套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余热回收总管相连,从余热回收总管引出若干回流管通向窑炉升温区和保温区。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利用炉尾余热,换热效果好,同时进入窑炉升温区和保温区的气体预热,提高了物料烧结的温度均匀性,适合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进气降温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适用于辊道窑、推板窑等。
背景技术
目前连续式电子工业窑炉在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这种工业窑炉一般都设有升温区、保温区、降温区。大部分设计成双层两列或双层四列匣钵,有的甚至三层以上,并采用底部、侧壁或二者结合的通气方式。未经预热的气体温度较低,进入炉腔后会引起温度扰动,导致上下层、左右钵物料烧结程度差异大。同时窑炉夹套降温区通过炉尾顶部加装引风机、夹套内被动吸入室内高温气体冷却,余热直接排到大气环境中,造成热能浪费;夹套内气体为负压状态,换热效率低;顶部加装风机,浪费额外电力,能耗高。
目前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有一些方案试图对窑炉的降温及热能回收系统加以改进。CN205332788 U公开了一种带有新型降温装置的锂电材料窑炉,窑炉主体上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在预热段、加热段和降温段两侧的水箱,以及位于降温段顶部并与窑炉主体相同的吸风设备。采用与窑炉主题接触面积较大的水箱,并与吸风设备相配合来进行余热收集和降温。该专利可以有效的降温并进行余热收集,但装置过于复杂需要安装过多水箱降温。同时,吸风装置也容易导致窑炉主题内的正常工艺用气带来扰动,影响物料烧结均匀性。专利CN205002593 U公开了一种热能高回收安全辊道炉,炉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快速冷却段,快速冷却段内为双层结构,快速冷却段的夹层内设置有风冷管道,风冷管道与鼓风机相连,快速冷却段的夹层空间还与散热器管道连接,散热器设置在热回收区内并且与回收总管相连。该专利冷却段内部结果较复杂,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炉进气降温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适用于辊道窑、推板窑等。该系统将温度较低、超过一个大气压的工艺用气直接射向炉膛降温区夹套内侧壁,进行强制换热,预热后的气体经过管道引出夹套,分别将由窑炉底部和侧壁的进气口打入炉腔。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窑炉进气降温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升温区(1)、保温区(2)和降温区(3),其中所述降温区(3)设置有双层夹套(301);在所述降温区(3)上方设置有进气总管(302),进气总管(302)与降温区(3)之间设置若干进气管道(303),进气管道(303)与所述双层夹套(301)相连;在双层夹套(301)上设置有出气口(304),出气口(304)与余热回收总管(305)相连;从余热回收总管(305)引出若干回流管(306)通向升温区(1)和保温区(2)。
进一步,所述进气总管(302)与炉体方向平行。
进一步,所述降温区(3)的双层夹套(301)为上下左右四面换热方式。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道(303)与双层夹套(301)的内侧壁竖直方向成45°。
进一步,所述出气口(304)设置于双层夹套(301)下侧靠近保温区(2)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余热回收总管(305)分布于包括升温区(1)和保温区(2)的炉体外侧。
进一步,所述回流管(306)通向窑炉升温区(1)和保温区(2)的底部。
进一步,在回流管(306)上设置有进气阀门和气体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11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化炉废气处理余热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焦炉废气循环管道的送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