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9820.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瑜杰;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万炜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25/1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芯片 金属导片 发光灯珠 背面 可编程控制 电连接 芯片 本实用新型 负极引脚 正极引脚 灯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正面RGB发光灯珠连接于第一金属导片的正面和第二金属导片的正面,背面RGB发光灯珠连接于第二金属导片的背面和第二金属导片的背面;正面RGB发光灯珠和背面RGB发光灯珠均包括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第三发光芯片和RGB控制芯片,所述RGB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金属导片、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电连接,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分别与第二金属导片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片为正极引脚,所述第二金属导片为负极引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LED灯珠产品的内部只有两个回路,可变化光色少,没有彩色闪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结构简单,产生的光色多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导片、第二金属导片和外封,所述第一金属导片的一端和第二金属导片的一端均封装于外封内,所述第一金属导片的另一端和第二金属导片的另一端均突伸出外封,所述外封内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LED发光组件,多个LED发光组件位于第一金属导片和第二金属导片之间;LED发光组件包括正面RGB发光灯珠和背面RGB发光灯珠,正面RGB发光灯珠连接于第一金属导片的正面和第二金属导片的正面,背面RGB发光灯珠连接于第二金属导片的背面和第二金属导片的背面;
正面RGB发光灯珠和背面RGB发光灯珠均包括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第三发光芯片和RGB控制芯片,所述RGB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金属导片、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电连接,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分别与第二金属导片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片为正极引脚,所述第二金属导片为负极引脚。
其中,所述RGB控制芯片为可编程控制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置的RGB控制芯片来控制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发出对应的光,产生的光色多样,并可模拟出彩色闪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RGB控制芯片、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金属导片 2—第二金属导片 3—外封
4—LED发光组件 5—正面RGB发光灯珠 6—背面RGB发光灯珠
7—RGB控制芯片 8—第一发光芯片 9—第二发光芯片
10—第三发光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编程控制的LED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导片1、第二金属导片2和外封3,所述第一金属导片1的一端和第二金属导片2的一端均封装于外封3内,所述第一金属导片1的另一端和第二金属导片2的另一端均突伸出外封3,所述外封3内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LED发光组件4,多个LED发光组件4位于第一金属导片1和第二金属导片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万炜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万炜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9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片级封装LED
- 下一篇:一种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倒装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