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3081.5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3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彭艺;尹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06 | 分类号: | H01Q1/06;H01Q1/22;H01Q1/50;F21V23/00;F21V23/04;H05B33/08;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底座 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器 贴片式LED灯 本实用新型 信号收发器 无线天线 室内吸顶灯 感应电路 供电线头 智能照明 馈线 天线收发信号 照明技术领域 固定相连 节约资源 实时控制 使用寿命 室内照明 照明灯 红外线 隐藏式 室内 侧面 | ||
1.一种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底座(1)、无线天线信号收发器(2)、馈线(3)、贴片式LED灯组(4)、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器(5)、220V供电线头(6)、感应电路(7);所述的无线天线信号收发器(2)、贴片式LED灯组(4)与吸盘底座(1)固定相连;所述的馈线(3)与无线天线信号收发器(2)相连;所述的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器(5)位于吸盘底座(1)侧面;所述的感应电路(7)隐藏式地嵌在吸盘底座(1)中,并与贴片式LED灯组(4)、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器(5)和220V供电线头(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式LED灯组(4)共有6个,呈六边形分布于吸盘底座(1)上,并且每个贴片式LED灯组(4)包括4个高亮的贴片式LE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器(5)共有4个,呈正方形分布于吸盘底座(1)侧面,并且与吸盘底座(1)成45°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路(7)由电源电路模块(601)、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模块(602)、控制执行电路模块(603)组成;其中电源电路模块(601)的A端口与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模块(602)的D端口相连;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模块(602)的E、F端口分别与控制执行电路模块(603)的G、H端口相连;控制执行电路模块(603)的I、J端口分别与电源电路模块(601)的B、C端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601)由220V供电线头(J1)、电容器(C1~C2)、电阻器(R1)、IN4735型稳压二极管(VS)和IN4007型整流二极管(VD1)组成;220V供电线头(J1)的正极端与电容(C1)、IN4007型整流二极管(VD1)、电容(C2)串联回到220V供电线头(J1)的负极端,其中电阻(R1)与电容(C1)并联、IN4735型稳压二极管(VS)与IN4007型整流二极管(VD1)和电容(C2)并联,同时电容(C2)还需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照明的室内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模块(602)由电阻器(R2~R7)、电容器(C3~C5)、IN4148型整流二极管(VD2)、PNP型晶体管(V1)、NPN型晶体管(V2)、P228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1~IC4)和NE555型时基集成芯片(IC5)组成;IN4007型整流二极管(VD1)的负极端与PNP型晶体管(V1)的发射极端相连,然后经PNP型晶体管(V1)的集电极端与电阻(R7)串联接地;电阻(R2)一端与PNP型晶体管(V1)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P228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1~IC4)的端口1相连,电容器(C5)的正极端分别与P228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1~IC4)的端口1相连,其负极端分别与P228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1~IC4)的端口3相连并接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P228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1~IC4)的端口2相连,另一端分别与NPN型晶体管(V2)的基极端、电容器(C3)的正极端相连,NPN型晶体管(V2)的集电极端与PNP型晶体管(V1)的基极端相连,NPN型晶体管(V2)的发射极与电容器(C3)的负极端并联接地;其中P228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IC1~IC4)中红外传感器(IC1、IC2、IC3、IC4)相互并联;电阻(R4)一端与PNP型晶体管(V1)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PNP型晶体管(V1)的基极相连;NE555型时基集成芯片(IC5)的8引脚与PNP型晶体管(V1)的集电极相连,IN4148型整流二极管(VD2)的正极端与NE555型时基集成芯片(IC5)的2引脚相连,其负极端与PNP型晶体管(V1)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5)与IN4148型整流二极管(VD2)并联,NE555型时基集成芯片(IC5)的6引脚先与电阻(R5)相连,然后与电容(C4)的正极端相连,经电容(C4)的负极端接地,同时,NE555型时基集成芯片(IC5)的1引脚也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30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