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炙烤分体电烤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3695.1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4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炊大王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市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底座 导热板 锅体 电烤锅 感温部 双金属片温控器 导热机构 弹性部 下端面 触碰 本实用新型 使用寿命 竖直向上 内固定 上端面 抵压 底面 感温 穿过 压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炙烤分体电烤锅,包括加热底座和设置在加热底座上的锅体,加热底座内固定有一双金属片温控器,双金属片温控器包括感温部,感温部竖直向上设置,在加热底座上设置有一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上端面与锅体底部触碰且导热板的下端面穿过加热底座后与感温部触碰,在导热板的下端面和加热底座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驱使导热板抵在锅体底部的弹性部,当锅体放在加热底座上时,锅体底部向下抵压所述导热板且所述弹性部向下压缩,该炙烤分体电烤锅感温效果好,有效延长锅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炙烤分体电烤锅。
背景技术
烧烤在当今社会十分受欢迎,故电烤锅的应用日益广泛,现有的电烤锅一般包括锅体和锅体下方的加热底座,加热底座内设置有温控器,锅体与温控器的感温部件接触来检测并控制锅体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电烤锅内部零件的损坏,其中双金属片温控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而精度高,使用时间长,对无线电干扰比较小的优点广泛应用在电烤锅领域。
现有的分体式结构的电烤锅,一般将双金属片温控器固定在加热底座上,锅体与温控器的感温部件刚性接触来来传递温度,刚性接触会导致锅体与感温部件接触面的磨损,从而导致接触不良,一旦感温部接触不良,会导致温控器的感温效果降低,实际检测的温度大于设定的温度,会导致锅体温度过高而损坏电烤锅的内部零件,缩短电烤锅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感温效果好的炙烤分体电烤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炙烤分体电烤锅,包括加热底座和设置在加热底座上的锅体,加热底座内固定有一双金属片温控器,双金属片温控器包括感温部,感温部竖直向上设置,在加热底座上设置有一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上端面与锅体底部触碰且导热板的下端面穿过加热底座后与感温部触碰,在导热板的下端面和加热底座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驱使导热板抵在锅体底部的弹性部,当锅体放在加热底座上时,锅体底部向下抵压所述导热板且所述弹性部向下压缩。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分体式的电烤锅的双金属片温控器固定设置在加热底座上,锅体底部与温控器的感温部刚性接触,会导致两者接触面的磨损,从未导致锅体与感温部的接触不良,导致温控器测量的温度低于锅体的实际温度,本方案增设导热板和弹性部,该导热板的一端始终与感温部触碰,另一端通过弹性部悬空设置,当锅体放入到加热底座上时,锅体向下抵压住导热板,在弹性部受压收缩,而导热板在弹性部的反作用下牢牢抵住锅体的底部,锅体被加热后,导热板能够快速精确地将锅体的温度传导给感温部,提高温控器检测的精确性,使锅体始终处于安全温度,避免锅体温度过高损坏电烤锅的内部零件,延长电烤锅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感温部的顶端凹陷有一凹孔,在加热底座上于感温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一让位槽,所述导热板的下端面竖直向下延伸有穿过让位槽后与所述凹孔插接配合的导热柱。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柱与感温部插接配合使导热板始终处于和温控器的感温部接触的状态,当锅体放在加热底座上时,锅体向下抵压导热板后,导板能够快速、精确地将锅体的温度传递给感温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部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热板的下端面和加热底座的底面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部采用弹簧的设置在造价低廉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导热板沿着弹簧伸缩运动,使导热板能够始终处于与锅体的抵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设置有3个且呈三角形分布。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呈三角形设置三个能够进一步增加导热板上下位移时的稳定性,能够尽可能增加导热板与锅体底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板的导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炊大王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炊大王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3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