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用快速导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7092.9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5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林海荣;曾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毕生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6 | 分类号: | B65H57/1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2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导纱针 本实用新型 导纱结构 固定杆 活动孔 纺织领域 固定焊接 活动齿轮 旋转连接 稳定桩 缠线 底端 分线 线条 镶嵌 侧面 贯穿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用快速导纱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活动孔和导纱针,第一固定板的侧面贯穿有活动孔,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导纱针;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镶嵌有稳定桩;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两端旋转连接有活动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在对线条进分离时,配合底部的导纱针部件,能够快速的将其进行分离,在提高了分线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缠线的情况,涉及纺织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导纱结构。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
现有技术中有关导纱结构的期刊和文献中,一篇专利号为201720473160.7的专利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包芯纱新型导纱结构,包括导丝杆托脚、长丝纱架托脚和安装支架,导丝杆托脚和长丝纱架托脚均安装在包芯纱纺机的安装支架底部,导丝杆托脚位于长丝纱架托脚外侧;所述的导丝杆托脚为直角L型结构,导丝杆托脚的开口朝向内侧设置,但是该种装置中,在对线条引导时不够快速,容易将引导后的线条发生缠绕的情况,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用快速导纱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用快速导纱结构,解决了上述提到的目前市场中大部分的导纱结构,导纱效率低和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能够避免出现缠绕的情况,设有稳定桩,能够将线条进行分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纺织用快速导纱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活动孔和导纱针,第一固定板的侧面贯穿有活动孔,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导纱针;
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镶嵌有稳定桩;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两端旋转连接有活动齿轮;
第二固定板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方活动镶嵌有衔接杆,衔接杆的一侧固定镶嵌有旋转轴。
优选的,所述活动孔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侧面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同样焊接有导纱针。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面中部贯穿有活动孔,且与第一固定板上的活动孔保持一致。
优选的,所述稳定桩设置有两个,且稳定桩呈“半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稳定桩水平镶嵌在第二固定板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三个,且支撑杆均匀的焊接在第二固定板的顶端两侧和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在对线条进分离时,配合底部的导纱针部件,能够快速的将其进行分离,在提高了分线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缠线的情况。
2、该种装置中,通过设置有衔接杆部件,且衔接杆的为柔软状,使得在安装线轴时,能够进行活动,线轴能够快速的固定,从而提高的导纱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固定板的一侧镶嵌有稳定桩部件,在工作时,能够将线条进行缓冲,并且能够将线条有序的进行分离,避免出现缠绕,从而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毕生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毕生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7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绕线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胶带缠绕机的缠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