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化铍新型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7792.8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1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钟连洪;曾学萍;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峨眉山市中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3/02 | 分类号: | C01F3/02;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乐易联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9 | 代理人: | 高炜丽 |
地址: | 61422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过滤管 反应罐 分离桶 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 虹吸管连接 虹吸管 氧化铍 支撑柱 沉淀过滤 底部密封 分离工艺 虹吸原理 混合溶液 过滤管 可转动 取样器 粒径 排渣 吸入 密封 转动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化铍新型分离器,包括原料反应罐、分离桶以及两根虹吸管,所述原料反应罐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原料反应罐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支撑柱之间,且原料反应罐转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取样器,所述原料反应罐内安装有第一微孔过滤管,第一微孔过滤管底部和顶部均密封,且第一微孔过滤管内设置有第二微孔过滤管,第二微孔过滤管底部密封,所述虹吸管有两根,一根虹吸管连接在第一微孔过滤管与分离桶之间,另一根虹吸管连接在第二微孔过滤管与分离桶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虹吸原理将反应的混合溶液吸入至过滤管内,可将不同粒径的沉淀过滤至分离桶内,该分离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并且在排渣时不会出现堵塞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铍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铍新型分离器。
背景技术
硫酸法是目前氧化铍或氢氧化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预焙烧破坏绿柱石的结构与晶型,再采用硫酸酸解铍矿物,使铍、铝、铁等酸溶性金属进入溶液相,与硅等脉石矿物初步分离,然后含铍溶液进行净化、除杂,最终得到合格的氧化铍或氢氧化铍产品。
由于该生产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沉淀,需要将氢氧化铍从混合沉淀中分离出来,传统的分离方法是加入氨水将铁等杂质分离出来,再蒸发结晶出铝杂质,该分离工艺步骤繁多且复杂,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大多数反应罐都会在底部设置排液口或排渣口,由于固体反应物较多,底部排渣时经常会出现堵塞现象,从而影响滤渣收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铍新型分离器,该分离器利用虹吸原理将反应的混合溶液吸入至过滤管内,可将不同粒径的沉淀过滤至分离桶不同的盛放区域内,该分离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并且在排渣时不会出现堵塞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氧化铍新型分离器,包括原料反应罐和分离桶,原料反应罐与分离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虹吸管,所述原料反应罐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和排气管,原料反应罐下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气管和排液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原料反应罐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原料反应罐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支撑柱之间,且原料反应罐转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取样器,辅助取样器包括升降油缸、梯形块和横杆,所述梯形块固定在原料反应罐的外壁上,梯形块上设置有滑道,所述升降油缸位于梯形块一侧,所述横杆固定在升降油缸活塞杆的端部,横杆靠近梯形块的一端安装有与滑道配合的滚轮,所述原料反应罐内安装有第一微孔过滤管,第一微孔过滤管底部和顶部均密封,且第一微孔过滤管内设置有第二微孔过滤管,第二微孔过滤管底部密封,第二微孔过滤管的顶部伸出第一微孔过滤管的顶面并连接有吹气包,吹气包与第二微孔过滤管之间安装有电磁脉冲阀,所述虹吸管有两根,其中一根虹吸管连接在第一微孔过滤管与分离桶之间,另一根虹吸管连接在第二微孔过滤管伸出端与分离桶之间,所述分离桶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分离桶内腔分隔为两个盛放区域,两个盛放区域顶部相通,两根虹吸管分别伸入至两个盛放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桶一侧设置有吸气管,吸气管上安装有抽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反应罐的内腔顶部固定有保护壳,所述吹气包和电磁脉冲阀位于保护壳内,电磁脉冲阀的输出口与第二微孔过滤管顶端之间连接有防腐管。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管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第一微孔过滤管和第二微孔过滤管,利用虹吸原理将原料反应罐内的混合溶液吸入至分离桶内,第一微孔过滤管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微孔过滤管的过滤孔径,可将不同粒径的沉淀过滤至分离桶不同的盛放区域内,从而采用简单的工艺实现沉淀分离;
2、通过设置辅助取样器,控制升降油缸来推动原料反应罐转动,罐内的混合溶液可通过罐体下部的排液管缓慢流出,可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3、通过设置抽气泵,可将装置内抽空至负压,从而提高混合溶液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峨眉山市中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峨眉山市中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7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氧化铍用浸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涂料级碳酸钙生产分级隔膜碳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