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坑塘捕鱼抬网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9752.7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2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光;于振海;卢红;郑玉珍;刘红彩;轩子群;鹿杨;陈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A01K61/65;A01K61/80;A01K63/04;A01K7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鱼 摄食 水产养殖技术 本实用新型 投饵装置 网箱装置 养殖鱼类 增氧装置 鱼群 投饵机 增氧机 光伏 湖湾 拉起 拉绳 收网 托网 网箱 采煤 习性 捕捞 湿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大坑塘捕鱼抬网,包括网箱装置、托网装置、起网装置,以及辅助投饵装置和增氧装置等部分组成,根据投饵机、增氧机的原理和鱼的摄食习性,营造了良好的摄食环境,该抬网采用3根拉绳拉起,迅速将鱼群兜住,利用网箱收网,达到了大坑塘的捕鱼效果,该实用新型为大坑塘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捕鱼抬网装置,也适用于河叉、湖湾、湿地、水上光伏、采煤塌陷地等所形成的大坑塘养殖鱼类的捕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大坑塘捕鱼抬网。
背景技术
在大坑塘鱼类养殖中,采取放水捕鱼方式,遇到坑塘水体大,浪费水源、能耗高;采用拉网捕鱼方式,塘底凹凸不平,拉网操作困难,水中障碍物较多,清理耗时费力。虽然拉网时,配合“赶、拦、刺、张”等手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捕捞过程中,用时长、操作繁琐,还会造成捕捞鱼体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影响了鱼的品质。因此,大坑塘捕鱼是困扰广大养殖户棘手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根据投饵机投饵,投饵机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原则,再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增加车轮式增氧机改善摄食场所环境,养殖鱼在投喂时,很形成条件反射,集群觅食。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将水下网箱迅速抬起,以达到捕鱼目的。现有的抬网相对大坑塘来说存在着网箱和网片面积小,鱼容易逃逸,起网次数较多;抬网动力消耗大、操作繁琐;在长时间饲养时,抬网很容易附着一些残饵、粪便、塘泥等沉积物,淤泥增多,起网会很沉,网箱拉不动,难以起网、收网,甚至拖底,鱼还会误钻网底,造成缠绕致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克服现有存在的技术缺陷,譬如网箱(5)规格尺寸与钢环(14)设置;起网的结构、保护与装配;增加了吊装浮球,减少网箱(5)内附着物的沉积;设置了网箱(5)的钢环(14)和钢管立柱(12) 的带有钢环(14)的定滑轮(13),网箱(5)兜住鱼群更加顺畅,增设投饵机 (9)和车轮式增氧机(8),改善了鱼集群摄食的环境条件等均做出了技术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大坑塘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捕鱼抬网装置。适用于河汊、湖湾、湿地、水上光伏、采煤塌陷地等所形成的大坑塘养殖鱼类的捕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具体实施的:
一种大坑塘捕鱼抬网,包括网箱(5)装置、托网装置、起网装置,以及辅助投饵装置和增氧装置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采用1个无盖网箱(5),网箱(5)四周预埋25根钢管立柱(12),钢管立柱(12)采用拉线(4)和锚栓 (3)固定在坑塘底部;网箱(5)靠近投饵机(9)一侧用拉线(4)拉出水面并固定,网箱(5)其余侧,均装配1根拉绳(2),一端拉绳(2)与网箱(5)拐角处钢管立柱(12)固定相连接,另一端拉绳(2)系在大坑塘岸边的橛子(1) 上。通过这3根拉绳(2)拉紧,便于将网箱(5)的鱼兜住,采用小木船从网箱(5)底穿入,操作人员从船上换入网箱(5)中,在小木船上,操作人员从网箱(5)一侧向栈桥一侧拉起网箱(5)网衣,摇晃小木船赶鱼,将网箱(5) 在栈桥附近收成矩形网兜并出鱼,实现了大坑塘捕鱼。
一种大坑塘捕鱼抬网,其特征是:上述大坑塘捕鱼抬网的网箱(5)装置是采用一种无盖六面体网箱(5),网箱(5)每条棱或网边缝上网纲(6)加固,网箱(5)上顶边缘的网纲(6)上每间隔1米缝上1个钢环(14);网箱(5) 底四周网纲(6)上,每间隔1米缝上1个铅坠(15),网箱(5)每个角留出1 米长的绑扎绳头。
一种大坑塘捕鱼抬网,其特征是:上述大坑塘捕鱼抬网的托网装置是在制成网箱(5)的底网纵横方向上,分别每隔5米缝上1根网纲(6),在每个纵横方向网纲(6)交叉点上,设置一个吊装浮球(7),以托起网箱(5)底部,网箱(5)底到坑塘底要保持1.0米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未经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97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装置
- 下一篇:沉垫式浮箱和渔业养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