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卡簧压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0940.1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0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秦伟兵;张家书;张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0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板 固定电子元件 簧压板 本实用新型 圆滑过渡 上端 侧板 折弯 倾斜方向相反 弹性压紧板 散热器卡槽 安全距离 绝缘材料 绝缘防护 倾斜设置 向上倾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固定,提出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卡簧压板。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卡簧压板具有卡在散热器卡槽上的倾斜板Ⅰ,倾斜板Ⅰ的上端与倾斜板Ⅱ通过第二折弯圆滑过渡;倾斜板Ⅱ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与倾斜板Ⅲ上端圆滑过渡,倾斜板Ⅲ与倾斜板Ⅰ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板Ⅲ与倾斜板Ⅰ均向中间倾斜;倾斜板Ⅱ由倾斜板Ⅲ向倾斜板Ⅰ倾斜设置;倾斜板Ⅰ的两侧均具有向上倾斜的侧板;设置在倾斜板Ⅰ两侧的所述侧板形成弹性压紧板。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绝缘材料的破坏,增大了安全距离,绝缘防护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固定,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卡簧压板。
背景技术
现在电子制造业中MOS管、IGBT管等电子元件的散热,通常是通过螺丝穿过电子元件及绝缘材料再紧固到散热器上,或者是弹性压板把电子元件压在散热器上,弹性压板通过螺丝被固定到散热器上,从而达到给电子元件散热的目的。
电子元件通过螺丝穿过电子元件及绝缘材料固定在散热器上,这种安装方式较为常见,此种安装方式由散热器、螺丝、开孔绝缘材料、电子元件和二次加工螺丝孔组成,此安装方式散热器型材要在截取所需长度后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出螺丝孔,再把螺丝穿过电子元件及开孔绝缘材料后固定到散热器上,然后还要把电子元件与线路板的孔位配合好后才能拧紧螺丝,最后再把散热器固定到线路板上,完成安装。
另外一种安装方式也较为常见,此种安装方式由散热器、桥形弹性压板、螺丝、开孔绝缘材料、电子元件和二次加工螺丝孔组成,此种安装方式同样需对型材进行加工,并加工出螺丝孔,然后螺丝穿过桥形弹性压板把电子元件及开孔绝缘材料固定在散热器上,桥形弹性压板与散热器的孔位配合好后才能拧紧螺丝,最后再把散热器型材固定到线路板上,完成安装。
上述安装方式还存在一些如下问题:
(1)散热器型材需要二次加工,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2)散热器型材二次加工孔要和线路板孔位配合,加工时要求加工精度高,出现误差就会造成散热器型材报废;
(3)电子元件安装时要先配合好线路板上的孔才能锁紧电子元件,最后固定散热器,对作业员的作业要求较高而且安装步骤繁琐;
(4)绝缘材料加工时多一道打孔的工艺,加工费时,通过螺丝和电子元件自带安装孔安装时安装距离较小,绝缘防护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卡簧压板。
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卡簧压板,所述的卡簧压板具有卡在散热器卡槽上的倾斜板Ⅰ,所述倾斜板Ⅰ的上端与倾斜板Ⅱ通过第二折弯圆滑过渡;所述倾斜板Ⅱ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折弯与倾斜板Ⅲ上端圆滑过渡,所述的倾斜板Ⅲ与倾斜板Ⅰ的倾斜方向相反,且所述的倾斜板Ⅲ与倾斜板Ⅰ均向中间倾斜;所述的倾斜板Ⅲ与倾斜板Ⅰ之间形成用以固定电子元件的空间;所述的倾斜板Ⅱ由倾斜板Ⅲ向倾斜板Ⅰ倾斜设置;所述倾斜板Ⅰ的两侧均具有向上倾斜的侧板;设置在倾斜板Ⅰ两侧的所述侧板形成弹性压紧板;所述倾斜板Ⅰ的下端具有向外弯折的第一折弯,所述倾斜板Ⅲ的下端具有向外弯折的第四折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电子元件的新型卡簧压板,此种安装方式代替了原有螺丝固定电子元件或带螺丝的弹性压板固定电子元件的方式,避免了散热器型材螺丝孔的二次加工工序,提高了型材的利用率,彻底改变了过去繁琐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化了工艺,极大提高了作业员的工作效率;使电子元件的固定不受加工孔位置的约束,安装方便,不用螺丝和电子元件自带的安装孔安装,避免了绝缘材料的破坏,增大了安全距离,绝缘防护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0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