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3593.8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6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己全;陈飞;薛艳鹏;钟诚;庹维志;王方智;李晓龙;黎真;李科;张晖;唐胜蓝;姚茂堂;孙涛;孟繁印;王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1/28;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欢;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剂 过滤组件 絮凝反应 絮凝效果 过滤件 进料口 絮凝 液体供应组件 本实用新型 絮凝沉淀物 反应组件 供应组件 过滤元件 评价装置 出料口 连通 多级过滤 过滤介质 全面评价 首尾相连 逐渐减小 多通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包括:待絮凝液体供应组件、絮凝剂供应组件、絮凝反应组件以及过滤组件;待絮凝液体供应组件和絮凝剂供应组件通过多通阀与絮凝剂反应组件的进料口连通,以使待絮凝液体和絮凝剂在絮凝剂反应组件中发生絮凝反应,并生成絮凝沉淀物;絮凝反应组件的出料口与过滤组件的进料口连通,过滤组件中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过滤件;每个过滤件中均设置有孔径不同的过滤元件,且过滤件中的过滤元件的孔径由靠近过滤组件的进料口一侧向靠近过滤组件的出料口一侧逐渐减小,以使絮凝沉淀物在过滤组件中完成多级过滤。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评价絮凝剂在不同过滤介质中的絮凝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采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是指是液体中的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而絮凝剂则是带正(负)电性的基团,在液体环境中与带负(正)电性且难以分离的颗粒或粒子反应,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聚合性质使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分离出来。
目前的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目前评价絮凝剂絮凝效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参考中石油企业标准:Q/SY 90-2012油田水处理用絮凝剂技术规范,通过计算添加絮凝剂前、后悬浮液吸光度的降低率来评定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第二种是参照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比对空白样品与加絮凝剂后样品的悬浮固体含量,计算悬浮固体去除率来评定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申请号为CN201610298417.X的国家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水样加絮凝剂处理前后固体悬浮物及含油量变化的方法。
然而上述的检测方法在本质上大致相同,只能评价絮凝剂在单一孔径体系中的絮凝效果,无法评价在不同尺寸的过滤介质下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能够全面评价絮凝剂在不同过滤介质中的絮凝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包括:
待絮凝液体供应组件、絮凝剂供应组件、絮凝反应组件以及过滤组件。
待絮凝液体供应组件和絮凝剂供应组件通过多通阀与絮凝剂反应组件的进料口连通,以使待絮凝液体和絮凝剂在絮凝剂反应组件中发生絮凝反应,并生成絮凝沉淀物。
絮凝反应组件的出料口与过滤组件的进料口连通,过滤组件中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过滤件。
每个过滤件中均设置有孔径不同的过滤元件,且过滤件中的过滤元件的孔径由靠近过滤组件的进料口一侧向靠近过滤组件的出料口一侧逐渐减小,以使絮凝沉淀物在过滤组件中完成多级过滤。
在上述的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可选的是,过滤件还包括筒状的壳体,过滤元件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
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壳体的内腔连通,待絮凝液体和絮凝剂所形成的液体在壳体中由第一开口流至第二开口。
第一开口为过滤组件的进料口,或第一开口与相邻的过滤组件的第二开口连接。
第二开口为过滤组件的出料口,或第二开口与相邻的过滤组件的第一开口连接。
在上述的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评价装置,可选的是,过滤件还包括限位件。
限位件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上,且限位件包括限位凹槽,过滤元件设置在限位凹槽中,以限制过滤元件在壳体的内腔中沿液体流动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3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准轴向加载类试验机加载同轴度的装置
- 下一篇:含水量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