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绕线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9273.3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饶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98 | 分类号: | H01F41/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导向块 内护板 内模芯 本实用新型 绕线模 模芯 开口 中心线对齐 工件作用 活动连接 联动结构 自然状态 两侧面 外侧面 缩进 外模 压入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绕线模头,包括有外模、内护板、内模芯和限位导向块,限位导向块位于内模芯的端面形成联动结构,且限位导向块的中心线与内模芯的中心线对齐;在自然状态下,限位导向块的前端上部分从两内护板之间的间隙露出,两内护板分别卡在限位导向块的两侧面使内模芯的外侧面与内护板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而在内模芯的前端被压入两内护板之间后限位导向块亦缩进于两内护板以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模芯的端面加设一限位导向块,限位导向块与内模芯活动连接,初始状态时通过限位导向块使内护板之间的开口加大,而在工件作用下使内模芯回缩后,限位导向块也回缩,使开口恢复正常宽度,即实现便于工件的顺畅进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给工件绕制铜线等的绕线模头。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电气配件都有线圈,这类线圈一般是通过绕线机来完成的,绕线机中含有绕线模头,绕线模头一般包括有外模、内护板和内模芯,内模芯安装在外模中形成可伸缩结构,左右内护板通过定位销与扭簧配合固定于外模的内两侧壁上,形成对内模芯的包夹结构;在自然状态下,内模芯的前端从两内护板之间的间隙露出,形成可与工件对接的结构。工件卡在内模芯前端,在压力作用下将内模芯压进外模中实现对工件的固定。然而,目前的绕线模头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绕线工件与模头的内护板开口大小不一致,会影响工件入线面的进入;第二,绕线工件位置会有些许偏移,也会影响工件的进入;第三,如采用加大内模芯来加大端口,会导致工件进入后,绕线入口变小,线绕不进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工件入线面容易进入、能使绕线更为顺畅地进行的新型绕线模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绕线模头,包括有外模、内护板和内模芯,内模芯通过一导柱安装在外模中形成可伸缩结构,左右两内护板通过定位销与扭簧配合固定于外模的两侧壁上,形成对内模芯的包夹结构;在自然状态下,内模芯的前端从两内护板之间的间隙露出,形成可与工件(如铁芯)对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限位导向块,限位导向块位于内模芯的端面并与内模芯形成联动结构,且限位导向块的中心线与内模芯的中心线对齐;在自然状态下,限位导向块的前端上部分从两内护板之间的间隙露出,两内护板分别卡在限位导向块的两侧面使内模芯的外侧面与内护板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而在内模芯的前端被压入两内护板之间后限位导向块亦缩进于两内护板以内。
进一步地,在外模的两侧壁上设有导槽,内模芯通过横穿的内模芯固定柱安装在外模两侧壁的导槽中形成伸缩移动限位导向结构。
进一步地,在限位导向块中设有导向孔和限位导向柱,限位导向柱伸入外模的导槽中形成与内模芯一起的移动限位导向结构;内模芯导向柱从限位导向块的导向孔穿过伸入于导槽中,而导向孔的长度大于内模芯固定柱的直径,使限位导向块具有活动余量。
进一步地,内护板的前端部位内表面与内模芯对齐的区域设为避空凹槽结构,避空凹槽旁边的凸出部卡在限位导向块的表面,使内模芯的外侧面与内护板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初始状态时,限位导向块使内护板之间的开口加大;在工件作用下,内模芯回缩,限位导向块也回缩,使开口恢复正常开口宽度。
进一步地,内护板的前端部位内表面与限位导向块对齐的位置后方设有弧形避位槽,而限位导向块的前端两侧为倒角结构,在限位导向块随内模芯缩进两内护板之间后,限位导向块的倒角结构处卡入于内护板的弧形避位槽中,使内护板与内模芯贴合对内模芯形成包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芯的表面为梯形槽结构,其两侧朝上倾斜伸出形成可以卡住工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模芯的端面加设一限位导向块,限位导向块与内模芯活动连接,初始状态时通过限位导向块使内护板之间的开口加大,而在工件作用下使内模芯回缩后,限位导向块也回缩,使开口恢复正常宽度,如此在无需加大内模芯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便于工件的顺畅进入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9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绕线模及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电压互感器浇注前预装配定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