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枪支离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9592.4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0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郭祥;陆利;张立平;范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A35/00 | 分类号: | F41A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凤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枪支离位 电位器 按键 本实用新型 功能器件 手柄内部 按压按键 电频信号 开关按钮 悬臂结构 感应板 固定边 导通 近场 下压 侦测 主板 后台 摆放 枪支 移动 通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枪支离位器,该枪支离位器上设置有按键,按键通过悬臂结构的固定边固定在离位器内部,且能够绕该固定边上下移动,将枪支离位器插入枪支的手柄内部时就可以将按键下压按压按键下部的电位器的开关按钮使得电位器导通及电位器给出电频信号,从而近场感应板与主板先后开始侦测并与后台进行通讯工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枪支离位器能够在手柄内部有限的空间内部实现各功能器件的摆放,并实现各功能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备定位装置,特别是一种枪支离位器。
背景技术
为提高部队轻武器装备的管理水平,防范执勤枪支被抢,被盗或携枪擅离岗位,确保重要军事目标和枪支安全管理,亟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执勤枪支上增加跟踪定位功能,提高安全防范的综合效能。
枪支离位报警系统主要是在枪支上安装一个离位报警和定位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枪支离开哨位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出报警,并提示方位信息,并可对枪支实行实时跟踪和动态定位,将枪支丢失、被盗、被抢和哨兵携枪离岗等事件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和危害降至最低。
随着对枪支安全管理完善,对枪支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监控中心对枪支进行集中管理,故需要在枪支离位器的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线路板,电池,无线充电设备,以及各种通讯天线以方便统一集中式的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枪支离位器,能够充分利用枪托内有限的空间,将各功能器件安装于枪支离位器内,实现各功能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枪支离位器采用特殊的悬臂梁结构实现物理按键能够很好的进行长行程上下运动,来满足按键开关电位器上下长行程运动。当装置塞入冲锋枪手柄护套内时,物理按键由于被枪托内壁挤压,物理按键将挤压的力转化为按键开关电位器按压的力,电位器被触发而给出电频信号,近场感应板和主板受电频信号激发被激活,从而装置开始工作。
枪支离位器具体结构包括机壳、按键以及电路组件。机壳内设置有卡槽,按键一侧的固定边插入卡槽内固定,固定边两端各连接有一条弹性臂,按键的弹性臂一端连接固定边另一端固定连接键帽,键帽整体位于两条弹性臂之间;键帽从机壳的键帽口伸出;电路板组件上的电位器位于键帽下侧。
电路板组件具体包括电池、主板、近场感应板、支架和电位器,电位器上的第一排针与近场感应板连接,主板上的第二排针与近场感应板连接,主板引出电源线与电池连接,电池为主板供电;键帽下压电位器上方的开关按钮传导一个电频信号并激发近场感应板开始工作,当近场感应板感觉超出近场距离时,会通过第二排针给出电频信号并激发主板开始与后台进行远距离通讯并进行定位。
为了使得整个电路板组件结构紧凑,充分利用枪支离位器机壳内部空间,且由于电位器长度尺寸过长,设计时单独设计一个电位器电路板,将电位器夹在近场感应板和主板之间,并通过近场感应板上设置的电位器开孔与按键相连,近场感应板下方设置有支架,电位器穿过电位器孔且下端卡接固定于支架的支架卡槽,主板与近场感应板平行设置,位于支架下方并进行卡勾固定。
机壳内部设置有导槽,电路板组件的支架上设置有支架导轨,支架导轨插入于导槽内,从而将保证整个电路组件不会在机壳内部晃动,安装稳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合理的利用有限空间,设计合理的结构,优化器件堆叠方式,实现长行程触发开关的放置和工作,实现整机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确有序,便于安装,巧妙的结合了应用过程中的周边环境状态进行工作,无需外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键帽与机壳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壳卡槽与键帽卡接局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讯方舟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9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控高速靶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枪身尾通连接用背带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