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电平Boost电路及逆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9908.X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1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张兵;别伟;文鹏;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H02M7/537;H02M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王宝筠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管 第一开关 三电平 钳位 串联 逆变系统 本实用新型 母线电压 闭合 第一端 共正极 电容 断开 均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电平Boost电路及逆变系统,三电平Boost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Boost电路工作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所述Boost电路不工作时,所述第三开关管闭合。该电路为共正极的Boost电路,通过第二电容钳位第二开关管两端的电压,由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串联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承受母线电压,当第二开关管承受电压被钳位时,与其串联的第一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也被钳位,因此,可以使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实现均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电平Boost电路及逆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且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太阳能技术中具有高发展前途的技术是光伏技术。光伏技术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
光伏电池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可以将太阳光能转化成直流电能,但是,由于单个光伏电池提供的电流有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多个光伏电池连接构成光伏阵列。光伏阵列产生的直流电需要利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以供负载使用或者并网。
为了提高逆变器输入电压的工作范围,提高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MPPT)效率,通常在逆变器中采用Boost电路,利用Boost电路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升高后提供给逆变器。
然而,当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较高时,Boost电路中的单个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有限,因此需要采用两只开关管串联,但是,在Boost电路工作时,如何实现两只开关管均压则是Boost电路面临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电平Boost电路及逆变系统,能够使三电平Boost电路中两只开关管承受电压实现均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电平Boost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开关管;
所述Boost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电源两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该Boost电路的输出负极;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Boost电路的输出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Boost电路工作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所述Boost电路不工作时,所述第三开关管闭合。
可选的,所述三电平Boost电路工作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具体包括:
当所述Boost工作时,若第三电容的电压和第四电容的电压之和高于第一电容的电压且第二电容的电压小于第四电容的电压,则先闭合所述第三开关管,当第二电容的电压升至第四电容的电压时断开第三开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9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