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2368.0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8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强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唐传妹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路系统 音圈 双音圈 本实用新型 大功率喇叭 振动系统 磁钢 副磁 极片 振膜 支架 主磁 并联设置 加大功率 依次设置 灵敏度 上端 下端 音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包括支架、两个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两个音圈,两个音圈间隔并联设置,且两个音圈的上端分别与振膜连接,下端分别置于两个磁路系统内,两个音圈均与PCB电路板连接,两个磁路系统对应两个音圈设置于支架内,每一个磁路系统均包括磁钢、主磁、极片和副磁,主磁、极片和副磁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磁钢内。本实用新型双音圈+两个磁路系统在原基础上提高灵敏度,加大功率,完善音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具体涉及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长方形多媒体喇叭在传统的单磁设计时由于外径太窄无法使用大的磁铁,受结构限制磁铁尺寸无法增加造成灵敏度偏小;单个音圈也无法达到高功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可增加灵敏度,承受更大电流输入,加大功率的双音圈大功率喇叭。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包括支架、两个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两个音圈,两个音圈间隔并联设置,且两个音圈的上端分别与振膜连接,下端分别置于两个磁路系统内,两个音圈均与PCB电路板连接,两个磁路系统对应两个音圈设置于支架内,每一个磁路系统均包括磁钢、主磁、极片和副磁,主磁、极片和副磁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磁钢内。
进一步地,所述磁钢、主磁、极片和副磁的形状均呈跑道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磁钢设置于支架内各自独立的跑道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和音圈的形状均呈跑道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音圈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采用铜包铝线四层的绕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双音圈+两个磁路系统在原基础上提高灵敏度,加大功率,完善音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爆炸图;
图2为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剖视图;
图3为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俯视图;
图4为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仰视图。
其中,1-支架,2-振膜,3-音圈,4-PCB电路板,5-磁钢,6-主磁,7-极片,8-副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包括支架1、两个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2和两个大小一致的音圈3,膜片和音圈的形状均呈跑道形,两个音圈3间隔并联设置,且两个音圈3的上端分别与振膜2连接,下端分别置于两个磁路系统内,两个音圈3均与PCB电路板4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磁路系统对应两个音圈3设置于支架1内,每一个磁路系统均包括磁钢5、主磁6、极片7和副磁8,主磁6、极片7和副磁8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磁钢5内。本实用新型并联设置有两音圈及磁钢5、主磁6、极片7和副磁8,副磁8将主磁6的磁性束缚于磁钢5内加强磁性,提高灵敏度,加大功率,完善音质。
本实施例中,磁钢5、主磁6、极片7和副磁8形状均呈跑道形。两个磁钢5设置于支架1内各自独立的跑道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音圈大功率喇叭,包括有支架1、振膜2、两个音圈3、两个磁钢5、两个主磁6、两个极片7、两8和电路板,支架1后面是磁路系统,前面是振动系统,每一个磁钢5、主磁6、极片7和副磁8形成一个磁路系统,振膜2和两个并联的音圈3形成振动系统,磁路系统驱动振动系统。两个音圈3有独立的电阻,在并联的电路板上进行焊接,形成一个最终的产品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强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强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2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