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3770.0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8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段福海;王豫;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6/24 | 分类号: | B60K6/24;B60K6/26;B60K6/365;B60K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排 电机轴 电机制动器 电机轴连接 差速器 双电机 转臂 电机 混合动力总成 本实用新型 齿圈制动器 弹性减震器 转臂制动器 传动效率 混合动力 驱动模式 空心轴 连接件 内齿圈 输出端 输入轴 右半轴 总成本 左半轴 齿圈 穿过 | ||
1.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弹性减震器、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制动器、齿圈制动器、第三转臂制动器、第二电机制动器、差速器模块、左半轴、右半轴;
所述发动机、弹性减震器、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和第二电机依次同轴安装;
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弹性减震器通过输入轴穿过第一电机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转臂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排通过齿圈连接件与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转臂与第三行星排第三内齿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轴分别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第三行星排的第三太阳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制动器与第一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制动器与第二电机轴连接;所述齿圈制动器与齿圈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臂制动器与第三行星排的第三转臂固定连接;
所述差速器模块与第三行星排的第三内齿圈连接;所述差速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左半轴、右半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转臂;
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第一转臂上,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安装在齿圈连接件的内圆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转臂;
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第二转臂上,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内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固定安装在齿圈连接件的内圆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内齿圈、第三转臂;
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第三转臂上,所述第三太阳轮与第三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与第三内齿圈内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内齿圈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差速器模块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外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37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悬置支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助力搬运车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