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地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4096.8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7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龙;阳光武;肖守讷;杨冰;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盖板 支管路 底板 位移传感器 柱体 升降地柱 位置磁铁 挡肩 缸体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底部连接 缸体内壁 缸体内部 高压气缸 间隙配合 交通路障 空气主管 气囊设置 真空气缸 中空结构 柱体内腔 感应杆 活塞杆 活塞体 筒状体 气囊 设障 外端 外筒 下端 对称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地柱,属于交通路障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柱体、上盖板和位移传感器,外筒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底板固定,缸体的下端与底板固定,中筒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底板固定;柱体为中空结构的筒状体,设置在中筒和缸体之间,活塞杆的顶部与柱体内腔的端面固定,底部的活塞体与缸体内壁间隙配合;柱体的底部外侧设有对称的两个挡肩,一侧的挡肩外端设有位置磁铁;气囊设置在缸体内部;空气主管路一端与气囊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空气支管路一、空气支管路二连接,空气支管路一连接高压气缸,空气支管路二连接真空气缸;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上盖板内部,位移传感器的感应杆上设有位置磁铁;主要用于通道灵活设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路障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行业中,阻拦柱的使用非常广泛。在实现交通分流和道路控制,规范车辆的有序停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交通阻拦设施中,大多使用固定式或悬臂式的阻拦设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现有设施,给城市管理和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固定式的铁柱或水泥桩等,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动态调整。约束了道路空间的充分利用。尤其遇到紧急情况,如火灾或急救病人,都会因为这些不会动的阻拦柱的拦挡而耽误宝贵时间;悬臂式的阻拦设施,也因为其在使用时,有一定的空间要求而限制了他的使用范围,而且悬臂式的阻拦设施由于结构原因,他的耐冲撞能力也比较低。
升降柱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合。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经过多年的应用发展,现今护柱已经扩展出各种样式,其主要分为液压式升降柱、可移动式升降柱和固定柱等。中国专利申请号CN 101949137B提出“升降地柱”利用液压传动系统进行升降,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未用到气囊驱动。中国专利申请号CN 206986784 U提出“一种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升降地柱”为一种采用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和丝杠啮合实现地柱升降,结构简单,但电路复杂,可靠性较低。中国专利申请号CN 203923946 U提出“一种简易升降地柱”为一种手动操作控制柱体升降的地柱,结构简单,但是操作过程繁琐,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动态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升降地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反映速度快,全自动升降,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占用空间少,美观环保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地柱,它能有效地解决驱动升降地柱的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升降地柱,包括柱体、上盖板和位移传感器,外筒的两端分别与中心设有大通孔的上盖板和中心设有小通孔的底板内侧固定,缸体的下端与底板固定,缸体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设有中筒,中筒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底板的内侧固定,中筒的筒壁上部设有两条纵向滑槽;柱体为中空结构的筒状体,设置在中筒和缸体之间,柱体的内壁与缸体的外壁间隙配合,外壁与中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杆的顶部与柱体内腔的端面固定,底部的活塞体与缸体内壁间隙配合;柱体的底部外侧设有对称的两个挡肩,挡肩的凸起与滑槽间隙配合,其中,一侧的挡肩外端设有位置磁铁;气囊设置在缸体内部,气囊顶端与活塞体的下端面固定,底端与底板上表面固定;空气主管路一端穿过底板中心的小通孔与气囊的底部连接,另一端经电磁两通阀一后再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空气支管路一、空气支管路二连接,空气支管路一连接高压气缸,空气支管路二连接真空气缸。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上盖板内部,位移传感器的感应杆上设有位置磁铁。所述空气支管路一上设有电磁两通阀二,空气支管路二上设有电磁两通阀三。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线分别与三个电磁二通阀连接。
所述柱体上部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环。
所述外筒、中筒和缸体安装在地面以下,上盖板与地面齐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4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压式升降柱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