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双向LCC谐振变换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5302.7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廖鸿飞;熊宇;梁奇峰;龙涛元;晏华成;张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7/219;H02M5/45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级 控制系统 高压级 谐振变换 低压级 电力电子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 输入侧 全桥 电路 全桥高频逆变电路 直流侧电压控制 开关频率控制 采集 高频变压器 并网控制 电路实现 功率流向 滤波电路 全桥电路 系统效率 谐振网络 输出 减小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双向LCC谐振变换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相分别包括高压级、隔离级和低压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级包括全桥PWM整流电路和高压级控制系统,所述高压级控制系统通过采集高压级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电信号以控制全桥PWM整流电路实现并网控制与直流侧电压控制;所述隔离级包括全桥高频逆变电路,谐振网络,高频变压器T1,低压侧全桥电路和隔离级控制系统,所述隔离级控制系统通过采集隔离级的输入侧与输出侧的电信号实现功率流向控制与开关频率控制;所述低压级包括PWM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低压级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级采用双向LCC谐振变换显著减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可靠性和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双向LCC谐振变换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力电子变压器在完成常规变压器变压、隔离、能量传递等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完成波形控制、电能质量调节、潮流控制和系统稳定控制等功能,因此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设备。目前,电力电子变压器常采用高压级、隔离级,低压级的三级架构,其中隔离级一般采用硬开关的双向有源桥结构,电路简单,但是由于工作在硬开关状态,导致其具有转换效率较低、谐波污染严重等缺点,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双向LCC谐振变换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减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可靠性和寿命,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采用双向LCC谐振变换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相分别包括高压级、隔离级和低压级,所述高压级包括由开关管Q1、Q2、Q3、Q4和电容C1构成的全桥PWM整流电路,所述开关管Q1-Q4的控制极分别连接至高压级控制系统,所述高压级控制系统通过采集高压级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电信号以控制各开关管的开关行为,实现并网控制与直流侧电压控制;所述隔离级包括由开关管Q5、Q6、Q7和Q8构成的全桥高频逆变电路,由电容C2、C3、C4、C5和电感L1、L2构成的谐振网络,高频变压器T1,以及由开关管Q9、Q10、Q11、Q12构成的低压侧全桥电路;所述开关管Q9-Q12的控制极分别连接至隔离级控制系统,所述隔离级控制系统通过采集隔离级的输入侧与输出侧的电信号以控制各开关管的开关行为,实现功率流向控制与开关频率控制;所述低压级包括由开关管Q13、Q14、Q15和Q16构成PWM整流电路,以及由电压L3和电容C7构成的滤波电路,所述开关管Q13-Q16的控制极连接至低压级控制系统;所述低压级控制系统通过采集低压级的直流侧与交流侧的电信号以控制开关管Q13-Q16的开关行为,实现并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主电路,能显著减小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可靠性和寿命,具有以下优点:
1)功率器件在全负载范围内都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提高了装置的效率。
2)输入级串联,减小元件电压应力,输出级并联,减小元件电流应力。
3)具有双向变换功能,实现潮流控制和无功补偿。
4)利用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实现高效率变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相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1和2,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5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