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刺灌吸式清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3390.5 | 申请日: | 201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7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郝宇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宇晴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叁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刺机构 针筒外壳 负压罩 三棱针 握柄 吸式 针刺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活塞杆端部 隐患问题 活塞杆 中空 无菌 底座 连通 通畅 卫生 开口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刺灌吸式清痘器,包括针刺机构、与针刺机构连通的针筒外壳、套装在针筒外壳内的活塞杆和设置在活塞杆端部的握柄,所述针刺机构包括中空且一侧开口的负压罩、设置在负压罩中心的三棱针以及用于固定三棱针的底座;所述握柄内设置有置针室;解决了刺痘针的卫生无菌隐患问题及固定不牢固造成的危险问题,具有有清痘卫生、减轻除痘者痛苦、吸痘过程通畅以及清痘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刺灌吸式清痘器。
背景技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面部的黑太阳、粉刺、痤疮等一般通过手指,提别是手指甲去除,一方面手上残留是细菌可能会感染伤口,另一方面在黑头和粉刺部位会留下疤痕,导致面部疼痛和影响面部整洁和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50752986.8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式吸痘器,其利用注射器头部安装玻璃吸管,吸管内安装刺逗针来实现对痘痘的去除。虽然其可以通过负压将痘痘刺破,克服了用手直接抠的感染风险。但是其吸管是玻璃的,不具有弹性,若痘痘内的分泌物粘稠,会造成吸痘时的阻力障碍,操作困难;其刺逗针直接固定在吸管侧壁上,不能保证在使用时其是无菌状态,增加受感染的风险;此外,刺逗针与玻璃侧壁之间固定不牢固,刺痘过程中针掉落会造成对面部的伤害,严重者造成毁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刺灌吸式清痘器,具有清痘卫生、减轻除痘者痛苦、吸痘过程通畅以及清痘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针刺灌吸式清痘器,包括针刺机构、与针刺机构连通的针筒外壳、套装在针筒外壳内的活塞杆和设置在活塞杆端部的握柄,所述针刺机构包括中空且一侧开口的负压罩、设置在负压罩中心的三棱针以及用于固定三棱针的底座;所述握柄内设置有置针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三棱针固定在底座上,使三棱针与负压罩之间固定更加牢固,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握柄内设置有置针室,在未使用前,消毒处理处于无菌状态的三棱针放置在真空的置针室内,在使用的时候取出,安装在底座内,保证三棱针在使用时,是无菌的,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受感染风险;并且置针室的设置,使清痘器携带更方便,不会在携带过程中将刺痘针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三棱针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凸楞,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凸楞相匹配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棱针通过凸楞与凹槽与底座进一步固定安装,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操作时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包括外底座和内底座,所述外底座包括第一支撑台、位于第一支撑台上方的第二支撑台和连接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的底座罩,所述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之间的间隙等于内底座的高度,所述底座罩与第一支撑台以及第二支撑台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台为圆台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台为中空管结构,所述内底座插入第二支撑台的中空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底座安装并卡在外底座的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之间,进一步提高底座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在内底座内,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二支撑台上并上下贯穿第二支撑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接匹配形成容纳凸楞的凹槽,所述凸楞的长度大于第一凹槽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棱针的凸楞插在内底座内的第一凹槽内,将内底座插入第二支撑台的中空管中,并对准第二凹槽,凸楞插在第一凹槽的同时,插入第二凹槽,向下推三棱针,使内底座与第一支撑台抵接,旋转三棱针,使凸楞脱离第二凹槽而被挡在第一支撑台下方,将三棱针卡死固定,通过层层保护达到结构稳固,安全性能高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宇晴,未经郝宇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3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科积液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