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锁式钢筋连接灌浆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5242.7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4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范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曾教伟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套筒 钢筋连接 自锁式 钢筋 本实用新型 腔体内壁 出浆孔 灌浆孔 套筒体 卡舌 肋纹 预制构件 偏心 插入连接 垂直径向 机械锚固 螺纹钢筋 套筒连接 位置校正 波纹 腔体 贴壁 自锁 连通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锁式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体,套筒体上设置有灌浆孔和出浆孔,套筒体内设置有与灌浆孔和出浆孔连通的灌浆腔体,在灌浆腔体内壁设置肋纹或波纹,灌浆腔体内壁还设置多道卡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锁式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在钢筋插入时,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螺纹钢筋肋纹之间的自锁作用有效的提供机械锚固力,另一方面,当预制构件内插入连接的钢筋出现偏差时,通过对钢筋适当的位置校正后,插入灌浆套筒内时,由于卡舌的垂直径向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时出现的贴壁或者偏心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锁式钢筋连接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技术和措施越来越成为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尤其是钢筋之间的连接技术。灌浆套筒连接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仅通过灌浆锚固即可完成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施工速度较快且施工现场不需要模板支护和混凝土,施工绿色便捷且经济性较好,该种施工方式正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但是,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质量是影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一旦发生破坏或失效,将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正常使用造成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地震作用下,如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钢筋连接发生破坏,将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由于预制构件的连接往往位于梁柱节点核心区域和剪力墙底部等结构关键部位,该部位受力复杂且钢筋密集,现场钢筋连接施工难度较大且质量不易保证,因此,采用大直径高强钢筋并减少钢筋数量正成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集束配筋和大直径大间距的高强钢筋配筋连接技术越来越受到更多技术人员的重视。装配式混凝土由于节点连接处钢筋复杂,施工空间较小,特别是在预制剪力墙和预制柱 (梁)的连接部位,如果采用普通小直径钢筋,纵筋和箍筋数量较多配筋复杂,需要连接的钢筋数量较多,需要布置较多的灌浆套筒和连接施工部位,因此集束配筋具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采用大直径大间距的高强钢筋配筋技术越来越成为推进减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效率的技术手段,但是目前针对大直径的高强钢筋的灌浆套筒较少,需要提出新型的灌浆套筒来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的灌浆套筒钢筋连接主要是通过灌浆套筒内的灌浆料来提供锚固力来连接钢筋,如果锚固大直径大间距的高强钢筋,需要增加灌浆套筒的长度并提高灌浆料的强度,但是,增加灌浆套筒的长度将大大增加预制构件内灌浆套筒的定位和施工难度,采用高强的灌浆料,由于灌浆料的流动性较差且材料脆性较大,容易导致灌浆质量不可靠且预制构件连接结合部变形较差,导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较差。目前灌浆套筒理想的破坏模式为钢筋拉断,但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实验表明,当出现贴壁或者定位不准以及灌浆不密实等情况时,极易出现钢筋拔出的破坏模式,其原因主要是灌浆套筒的灌浆料的抗剪承载力低于钢筋的极限承载力,如出现该种情况,将会给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带来较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式钢筋连接灌浆套筒。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锁式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体,套筒体上设置有灌浆孔和出浆孔,套筒体内设置有与灌浆孔和出浆孔连通的灌浆腔体,在灌浆腔体内壁设置肋纹或波纹,灌浆腔体内壁还设置多道卡舌。
其中,各卡舌的方向为由套筒体端部向内,与套筒体内壁呈30-45°夹角。
其中,肋纹的高度不小于3mm,且数量不应小于3个,等间距设置于套筒体内壁。
其中,套筒体的每侧腔体内部设置2-5道卡舌,每道卡舌所包含的卡舌数量不少于3个。
其中,各道卡舌分别设置于套筒体内壁上的相邻肋纹之间,或设置于波纹的顶部。
其中,卡舌为扇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5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