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接接触式储热与放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5514.3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0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蒲文灏;韩东;岳晨;何纬峰;李晗;毛衍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4S60/1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热 直接接触式 放热 太阳能资源 放热系统 冷却塔 储存 本实用新型 储热换热器 放热换热器 石蜡 工厂余热 供求平衡 喷淋装置 热能供给 热能释放 热源气体 输送装置 有效回收 余热资源 热效率 储热罐 传统的 工质泵 鼓泡塔 间壁式 颗粒仓 气体泵 冷源 气液 蓄能 造粒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接接触式储热与放热系统,属于蓄能领域。该系统包括储热换热器、热源气体泵、气液三相鼓泡塔、冷源气体泵、储热罐、工质泵、放热阀、喷淋装置、造粒三相冷却塔、输送装置、颗粒仓、储热阀、放热换热器;将太阳能资源或工厂余热,储存在具有储热功能的石蜡中,在太阳能资源匮乏或者热能供给不足的时段,将储存的热能释放。可以使得热能供求平衡,实现余热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且与传统的间壁式储热与放热相比,直接接触式储热与放热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直接接触式储热与放热系统,属于蓄能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量虽然可以以机械能、声能、化学能、电磁能、光能、热能及核能等多种形式存在,但在人类的活动中,绝大多数能量是需要经过热能的形式和环节被转化和利用的。
直接接触式换热由于其耐腐蚀性强、不易结垢、换热系数高、投资小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工程实例中,如海水淡化、地热发电、海洋能转化、中低温能源回收和废水处理等。直接接触换热的高效性,使其成为很多学者的热门研究内容。直接接触式储热放热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储存与释放更多的热量。
石蜡由于其具有相变潜热大,熔点低,固体与液体变化过程容积变化小,热稳定性较好,没有过冷现象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储能材料。且在与气体接触时不会发生反应现象,因此用于直接接触储能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利用石蜡相变潜热大,熔点低,固体与液体变化过程中容积变化小,热稳定性较好,没有过冷现象等优点,而被作为直接接触储热与放热系统的储热材料,而直接接触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储存与释放更多的热量。
一种直接接触式储热与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储热换热器、热源气体泵、气液三相鼓泡塔、冷源气体泵、储热罐、工质泵、放热阀、喷淋装置、造粒三相冷却塔、输送装置、放热换热器、储热阀、颗粒仓;
储热换热器包括热侧进口、热侧出口、低温气体进口和被加热气体出口,气液三相鼓泡塔包括固态颗粒进口、高温气体进口、低温气体出口和熔融态液体出口,放热换热器包括高温气体进口、被冷却气体出口、冷侧进口和冷侧出口,造粒三相冷却塔包括熔融态液体进口、低温气体进口、固体颗粒出口和高温气体出口;
上述输送装置出口与颗粒仓进口相连,颗粒仓出口经过储热阀与气液三相鼓泡塔的固态颗粒进口相连;气液三相鼓泡塔的熔融态液体出口与储热罐进口相连;储热罐出口经过放热阀与喷淋装置入口相连;喷淋装置出口与造粒三相冷却塔的熔融态液体进口;造粒三相冷却塔的固体颗粒出口与输送装置进口相连;
上述气液三相鼓泡塔的低温气体出口经过热源气体泵与储热换热器的低温气体进口相连;储热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出口与气液三相鼓泡塔的高温气体进口相连;储热换热器热侧入口与热媒介质系统出口相连,储热换热器热侧出口与热媒介质系统进口相连,热媒介质是太阳能集热媒介;
上述造粒三相冷却塔的高温气体出口经过冷源气体泵与放热换热器的高温气体进口相连;放热换热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造粒三相冷却塔的低温气体进口相连;放热换热器冷侧入口与冷媒介质系统出口相连,放热换热器冷侧出口与冷媒介质系统进口相连。
所述的直接接触式储热与放热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5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