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烟明火中医艾灸治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9758.9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5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00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烟 安装区 吸气泵 隔离层 锂电池 控制电路面板 中医艾灸治疗 本实用新型 艾柱燃烧 金属网圈 过滤棉 明火 上壳 下壳 人体皮肤表面 治疗器外壳 安全方便 传统艾灸 螺纹连接 通道连接 微型风扇 过滤腔 进气孔 治疗器 排出 压住 过滤 治疗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烟明火中医艾灸治疗器,治疗器外壳由上壳、中壳和下壳螺纹连接,上壳设有控制电路面板安装区,中壳设有12V锂电池安装区和高压吸气泵安装区,下壳设有艾烟过滤腔区和艾柱燃烧腔安装区,控制电路面板底部设有12v锂电池,12v锂电池底部设有高压吸气泵,高压吸气泵两侧设有隔离层,治疗器下部顶端设有金属网圈,且金属网圈底部压住艾烟过滤棉,艾烟过滤棉底部设有隔离层,隔离层通过进气孔和艾烟吸排通道连接,艾柱燃烧腔的结构新颖独创,微型风扇吹排艾烟艾火到人体皮肤表面进行治疗,再受高压吸气泵吸引过滤排出,既保持了传统艾灸的形式和效果,通过一排一吸消除艾烟和艾火味道,本实用新型技术独特,安全方便,体积小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灸治疗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烟明火中医艾灸治疗器。
背景技术
传统艾灸疗法是以艾叶加工出艾绒并制成各型艾制品,在穴位上施以各种方法燃烧,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和艾烟的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其机制与局部火和烟的温热刺激有关,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发展到今天存在二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艾灸,它历经几千年的中医临床,疗效显著,不容质疑,手法固定,方式传统(支持理论可参考相关中医文献)。虽有器具改革与变化,但艾条、艾火、艾烟这三个特点始终未有改变。缺点是操作中有烟有火有味,有环境污染,患者不适应,不安全不方便,只适合有技能的专业人员在特写环境中操作(比如医疗场所);第二种是现代艾灸,例如电子艾灸,它是以电热幅射对艾制品无明火加热方式模拟传统艾灸实现治疗;以电力吸排或自然集排方式;改革传统艾条为碳化无烟艾条等等,但是现代的艾灸过程中使用效果欠佳,一些设备结构复杂,传统的艾灸方式会造成患者不适应,不安全、不方便、且艾火和艾烟对治疗环境污染等影响,因此,设计一种无烟明火中医艾灸治疗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艾灸现代设备结构复杂,使用效果欠佳,传统的方式污染环境、不安全等缺陷,提供一种无烟明火中医艾灸治疗器,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烟明火中医艾灸治疗器,包括治疗器外壳、治疗器下部和治疗器上部,所述治疗器外壳由上壳、中壳和下壳螺纹连接,所述上壳设有控制电路面板安装区,所述中壳设有12V锂电池安装区和高压吸气泵安装区,所述下壳设有艾烟过滤腔区和艾柱燃烧腔安装区,所述治疗器上部的顶端设有控制电路面板,所述控制电路面板底部设有12v锂电池,所述12v锂电池底部设有高压吸气泵,所述高压吸气泵两侧设有隔离层,所述治疗器下部顶端设有金属网圈,且所述金属网圈底部压住艾烟过滤棉,所述艾烟过滤棉底部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通过进气孔和艾烟吸排通道连接,所述艾烟吸排通道的中部设有圆形的艾柱燃烧腔,所述艾柱燃烧腔在艾烟吸排通道顶端固定位置通过螺丝与下壳固定连接,所述艾柱燃烧腔内部顶端设有微型风扇,所述微型风扇底部设有风力微调片,所述风力微调片设有风力调节片上片和风力调节片下片,所述风力调节片上片和固定螺杆点焊连接,所述固定螺杆底部设有艾柱固定夹,所述艾柱固定夹底部中心位置通过固定针扎住艾柱中心位置,所述艾柱燃烧腔底部通过卡式旋转方式连接不锈钢丝安全网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面板设有充电灯、开关按钮、调温旋钮、开机灯和充电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力调节片上片设有风力调节孔和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力调节片下片设有风力调节孔和螺杆穿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治疗器外壳总高240MM,直径 118MM,壁厚5MM,且所述治疗器外壳由耐高温、防摔裂的HDPE或PP材料以注塑或压塑方式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97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