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良好热处理的电子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0445.5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孟川;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体 内窥镜插入部 散热支架 本实用新型 电子内窥镜 热处理 发热器件 导热体表面 热量传导 散热器件 散热效率 散热 传导 均衡 散发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良好热处理的电子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插入部和手持部,内窥镜插入部和手持部之间插有第一导热体,手持部内设有散热支架,手持部内的散热器件安装在该散热支架上,该散热支架与第一导热体连接,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导热体;内窥镜插入部内还设有第二导热体,该第二导热体与内窥镜插入部的发热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发热器件散发出来的热量快速均衡地传导到导热体表面,增大设备向外部散热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小型医疗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良好热处理的电子内窥镜。
背景技术
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技术主要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三种方式。单纯地辐射散热的散热效率只在发热体与周边环境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有不错的散热效率,且发热体向周围环境散热致使周围环境温度提高,使得辐射散热的效率变低。对流散热主要有使用风扇的空气对流散热和使用热管的液体对流散热两种,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安置风扇或热管,并不适合用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中。
工程上的传导散热技术其实是热传导和热辐射相结合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热传导率较高的材质将发热体发出的热量传导到更大的面积上,增加热量向空气辐射散热的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的效率,避免局部过热。传导散热技术没有空间的限制在手持设备如手机上广泛应用。医疗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同时,其所采用的散热方式必然也会慢慢转变。
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散发出热量,如果不及时将热量散发掉,会导致设备局部过热,进而影响设备的质量和寿命,手持类的设备还会有触感不佳的问题。目前的电子内窥镜内部的散热设计并不完善,没有热传导的设计或者只在小范围内传导热量,设备整体向空气中散发热量的面积比较小,如图1 所示(颜色越深表示热量聚集越多),导致热量不会快速地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而积累在局部,导致局部过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内窥镜散热的解决方案,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将内窥镜中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周围环境中,避免局部发热。
本实用新型为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具备良好热处理的电子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插入部和手持部,内窥镜插入部和手持部之间插有第一导热体,手持部内设有散热支架,手持部内的散热器件安装在该散热支架上,该散热支架与第一导热体连接,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导热体;内窥镜插入部内还设有第二导热体,该第二导热体与内窥镜插入部的发热器件连接。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热体与所述第二导热体连接。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热体与所述第二导热体为一体结构。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支架、所述第一导热体、所述第二导热体上均贴有石墨片。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散热支架与所述第一导热体之间的缝隙填充导热硅胶。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窥镜插入部与所述手持部之间通过过渡壳体连接,所述散热支架固定在该过渡壳体和手持部壳体上。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过渡壳体上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一导热体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导热体穿过所述支撑架并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卡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支架设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第一台阶与过度壳体连接,第二台阶与支撑架连接,第三台阶与伸进手柄部的第一导热体连接。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热体和所述第二导热体为填充冷却液的金属管。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支架贯穿整个手柄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0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软管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手持式电子宫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