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快热型电采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5464.7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4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任俊勇;付凯;翁雷雷;曹晓晓;庞金影;任翔宇;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安易达思防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599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增压泵 采暖炉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电采暖炉 排气阀 电加热体 加热效率 快速升温 排水接头 膨胀水箱 压力平衡 依次设置 智能 补水口 出水口 回水口 加热体 排水口 外来水 主控板 上端 水排 下端 排气 气压 加热 引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快热型电采暖炉,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膨胀水箱、电加热体以及主控板,机壳内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上端设置有排水接头,机壳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出水口、补水口、排水口以及回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来水直接引入采暖炉内的加热体中进行加热,加快了采暖炉的加热效率,从而实现快速升温,第一增压泵上设置排气阀,节省了采暖炉内的空间,并且第一增压泵上连接有排水管,当管路内气压过大时,排气阀在排气的同时,排水管也会将管路内的气、水排出,以快速使管路内达到压力平衡,保证管路内水流的正常循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采暖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快热型电采暖炉。
背景技术
在冬季存在采暖需求的地域中,一部分采用燃煤集中供暖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供暖效率低造价成本高,管网普及率有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等问题,而且尚有部分区民小区不能接入到集中供暖的管网中,在城市部分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家庭还是采用燃煤或天然气等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采暖,这一方面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因空气不够通畅而造成燃烧不充分,从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不利于节能,而且污染严重,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冬季采暖的发展趋势逐渐向电采暖方式转移,故而市面上出现了电热暖气炉,但是现有的一些采暖炉,通常是在炉体内设置有加热棒,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以满足采暖需求,这种加热方式效率较慢,无法实现热水的快速升温循环,并且传统采暖炉内需要设置排气管,以平衡管内气压,排气管的设置增加了采暖炉内的空间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快热型电采暖炉,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快热型电采暖炉,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膨胀水箱、电加热体以及主控板,机壳内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上端设置有排水接头,机壳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出水口、补水口、排水口以及回水口;
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连通机壳内外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设置在机壳内的一端与所述电加热体连通;
所述补水口处设置有连通机壳内外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设置在机壳内的一端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膨胀水箱连通,分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连通;
所述第一增压泵的顶部设置有与电加热体连通的进水管;
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连通机壳内外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机壳内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接头连通,所述排水接头的上端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回水口处设置有连通机壳内外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设置在机壳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膨胀水箱内设置有可收缩的皮囊,所述分流管的一端穿过膨胀水箱与所述皮囊连通。
进一步,所述机壳内的下端在对应所述出水口位置的位置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感应器通过线缆连通。
进一步,所述补水管在对应所述补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倾斜向下并穿过所述机壳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部分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流感应器。
进一步,所述机壳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插座,所述回水管设置在机壳外的部分连接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通过线缆与所述插座连接通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安易达思防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安易达思防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5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