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混养有小龙虾稻田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6835.3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4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丁辰龙;江国荣;吴学军;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70 | 分类号: | A01K61/70;A01K61/59;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刘海莉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栖息 小龙虾 管内 稻田 横向支撑杆 垂直连接 上支撑腿 通风孔 支撑杆 混养 爬杆 水体 可调节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 纵向支撑杆 成排成列 等距排列 高度调节 互不干扰 由上向下 有效循环 固定框 螺丝孔 下支撑 支撑腿 紧固 螺丝 排出 田埂 水位 穿过 敞开 水质 保证 | ||
一种保护混养有小龙虾稻田的装置,包括支撑腿、支撑杆、栖息管,上支撑腿、下支撑腿通过螺丝穿过螺丝孔进行连接,支撑杆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上支撑腿与横向支撑杆垂直连接,栖息管成排成列的设置,栖息管紧固在正方形固定框内,栖息管敞开的端口由上向下三分之二处设置有助爬杆,栖息管上设置有等距排列的通风孔。本实用新型方便小龙虾互不干扰的栖息,避免小龙虾在田埂上掘洞栖息;助爬杆便于小龙虾爬进栖息管内进行栖息;通风孔,便于栖息管内水体的排出与进入,实现栖息管内水体的有效循环,保证栖息管内良好的水质,提高小龙虾的产量;设置的可调节支撑腿,可以根据稻田内的水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度调节,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混养有小龙虾稻田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稻田水域有机质丰富,适合混养小龙虾,稻田养虾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可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但是小龙虾喜好挖掘洞栖息,会在稻田中肆意挖掘而造成田埂坍塌的现象,特别是暴雨来临时容易造成洪水漫埂、冲垮拦虾设备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了一种保护混养有小龙虾稻田的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高度可调的保护混养有小龙虾稻田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保护混养有小龙虾稻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腿、支撑杆、栖息管,所述支撑腿为四个,支撑腿为可调节支撑腿,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下支撑腿,上支撑腿套接在下支撑腿内,上支撑腿、下支撑腿上均设置有螺丝孔,上支撑腿、下支撑腿通过螺丝穿过螺丝孔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上支撑腿与横向支撑杆垂直连接,所述栖息管成排成列的设置,每排栖息管为至少一个,每列栖息管为至少一个,上支撑腿、横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之间形成正方形固定框,栖息管紧固在正方形固定框内,栖息管一端端口封闭,栖息管封闭的一端面向田埂,栖息管敞开的一端面向稻田,栖息管敞开的端口由上向下三分之二处设置有助爬杆,栖息管上设置有等距排列的通风孔。
所述横向支撑杆为至少两根。
所述纵向支撑杆为至少两根。
所述栖息管的材质为PVC塑料。
所述通风孔为至少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成排成列设置的栖息管,方便小龙虾互不干扰的栖息,避免小龙虾在田埂上掘洞栖息;设置的助爬杆便于小龙虾爬进栖息管内进行栖息;等距设置在栖息管上的通风孔,便于栖息管内水体的排出与进入,实现栖息管内水体的有效循环,保证栖息管内良好的水质,提高小龙虾的产量;设置的可调节支撑腿,可以根据稻田内的水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度调节,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栖息管,2、上支撑腿,3、下支撑腿,4、螺丝孔,5、螺丝,6、横向支撑杆,7、纵向支撑杆,8、正方形固定框,9、通风孔,10、助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6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鱼礁
- 下一篇:组装式三棱柱人工鱼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