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防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7266.4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7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许雪峰;徐却飞;陈志君;鲍鹏飞;李晟泽;胡国森;张里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泓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9/2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轮机 叶片 扰动 防淤 空腔 本实用新型 安装板 出水孔 进水槽 履带车 流线 潮流 空心结构 流速流向 轮机叶片 片状空腔 上表面 连通 转动 | ||
1.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底履带车(1),海底履带车(1)上还安装有电机(4)和控制器(5),海底履带车(1)的底部安装有履带(6),电机(4)与履带(6)连接并驱动履带(6)的转动;海底履带车(1)的上表面上固装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上安装有大水轮机(8)和小水轮机(9),大水轮机(8)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7)上的基座(81),基座(81)上安装有支撑架(82),支撑架(8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转轴(83),第一转轴(83)上圆周分布有多个第一叶片(80)并带动第一叶片(80)的转动,第一叶片(80)为空心结构并形成其内部的空腔(800),第一叶片(80)朝向水流方向的一面定义为正面,第一叶片(80)的另一面定位为反面,第一叶片(80)的正面设有沿第一转轴(83)径向向外延伸的进水槽(801),第一叶片(80)的反面设有多个出水孔(802),进水槽(801)和出水孔(802)均与空腔(800)连通,小水轮机(9)位于大水轮机(8)的下游处,小水轮机(9)上安装有多个圆周分布的第二叶片(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片电机(10),叶片电机(10)安装在海底履带车(1)上,叶片电机(10)受控制器(5)的驱动并带动第一叶片(80)和第二叶片(9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7)上设有滑轨(71),小水轮机(9)包括滑座(91)和安装在滑座(91)上的第二转轴(92),第二叶片(90)安装在第二转轴(92)上并由第二转轴(92)带动转动,滑座(91)与滑轨(71)配合并带动小水轮机(9)在滑轨(71)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轨(71)与第一转轴(83)的轴向垂直设置,滑轨(7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绕线轮(711),滑座(9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根绳索(911),两根绳索(911)分别缠绕在两个绕线轮(711)上,两个绕线轮(711)均由控制器(5)控制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叶片(80)的长度是第二叶片(90)长度的1.8~3.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海底履带车(1)上还安装有相互连通的蓄水舱(11)和压缩空气泵(12),蓄水舱(11)上设有与外界水域连通的舱门(111),舱门(111)为电动舱门并由控制器(5)控制其开闭,控制器(5)控制压缩空气泵(12)向蓄水舱(11)内充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海底履带车(1)上的流向传感器(13),流向传感器(13)与控制器(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泓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泓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72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河道移动式生态清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