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部真皮微创挂提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7694.7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4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斌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 穿刺 穿刺齿 本实用新型 面部真皮 一端连接 真皮层 软线 提带 微创 医疗器械技术 基板表面 基板固定 结构设置 硬质平面 表皮层 缝合针 基板沿 扁形 长针 穿套 刺破 外端 平行 转动 产品结构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部真皮微创挂提带,包括若干个基板及用于将基板穿套连接的软线,每个所述基板上均设置穿刺齿,所述基板沿长度方向一端的宽度大于沿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宽度,穿刺齿包括连接部及穿刺部,所述连接部与基板固定连接,穿刺部固定于连接部外端,且穿刺部与基板表面平行,穿刺部由基板宽度较窄一端向基板宽度较大一端延伸;所述软线一端连接缝合针,另一端连接扁形长针。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构思巧妙,在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时,可以有效挂提真皮层;基板采用硬质平面板材在使用时确保不会发生转动现象,定位可靠稳定;另外,穿刺齿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满足挂提真皮层,且不会刺破表皮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部真皮微创挂提带。
背景技术
面部皮下组织变薄、筋膜松弛导致的皮肤松弛下垂是出现面部皱纹损容的主要原因。如额颞部筋膜皮肤松弛,会导致上眼睑下垂形成三角眼和鱼尾纹;面颊部筋膜皮肤松弛会导致法令纹加深,面部和口周皱纹增多。虽然衰老是自然现象不可抗拒,但适当地满足爱美求美之心依然是可行的,而其中的首要问题是要将松弛下垂的皮肤组织拉紧复位,恢复年轻时的面部轮廓,再在此基础上通过填充胶原或自体脂肪等物质丰满皮下组织,舒展细小皱纹,改善皮肤质地,达到面部年轻化的目的。
拉皮术便是将面部松弛的皮肤拉紧复位的一种面部年轻化手术,效果好,但创伤大,需进行耳垂以上皮肤切开分离翻转,然后经筋膜折叠固定后拉紧缝合,这对于疤痕体质的人是不适用的,而且由于创伤大,容易发生感染粘连,导致面部肌肉受损,引起表情僵化失调等不良后果。
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手术,是用一些带齿或结节的线、带穿入面部挂提松弛的皮肤组织。如公开的专利200720191212.8、200820165179.6、201620708333.4等,但由于对面部解剖和软组织特点考虑不足,尚有可改进和突破之处。再如公开的专利200920120164.2其线所串的锥体,不能进入致密组织,其挂提力是有限的,因而也有可改进之处。
面部组织的解剖层次,从外到里,在颧骨以上是表皮层、真皮层、脂肪层、肌肉层、浅筋膜层(SMAS层)、骨膜和面颌骨;颧骨以下分别是表皮层、真皮层、脂肪层、肌肉层、浅筋膜层和口腔黏膜层。各层都很薄,肌肉层还分成各种表情肌,其中伴行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脂肪层和肌肉层都有外包的筋膜隔开。脂肪层是疏松的组织,难以持久承受挂提力;而挂提肌层,则容易损伤表情肌和血管神经,造成面部僵化、肌肉运动不协调等严重后果,应尽量避免。因此,挂提脂肪组织或不能控制齿向,有刺伤表情肌风险的挂提器械,以及必须依托面颌骨固定齿向的挂提器械,都不适用于面部软组织的挂提。
面部软组织的挂提着力组织,优选真皮层,从与脂肪层交界的真皮基底层挂入。其向外有表皮层遮挡,不会留下器械阴影,向内有脂肪层垫衬,可以不影响表情肌和血管神经,而且质地致密,所以是非常理想的挂提着力组织。通过挂提真皮层,可以带动表皮层和肌层,使整个面部软组织都安全有效持久地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面部真皮微创挂提带,使用该挂提带在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时,可以实现挂提真皮层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面部真皮微创挂提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基板及用于将基板穿套连接的软线,每个所述基板上均设置穿刺齿,所述基板沿长度方向一端的宽度大于沿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宽度,穿刺齿包括连接部及穿刺部,所述连接部与基板固定连接,穿刺部固定于连接部外端,且穿刺部与基板表面平行,穿刺部由基板宽度较窄一端向基板宽度较大一端延伸;所述软线一端连接缝合针,另一端连接扁形长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等腰梯形结构或等腰三角形结构,各个基板的穿线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硬质基板,穿刺齿为硬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用于穿设软线的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斌,未经徐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7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