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室护理中清创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3277.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0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秀英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室 护理 中清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护理中清创护理装置,包括手术床,所述手术床的顶部设有置物槽,置物槽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置物通道和竖直设置的第二置物通道,第一置物通道内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壁顶部与第一置物通道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外壁顶部固定有第一卡箍,第一卡箍的一侧壁上固定有万向节,万向节远离第一卡箍的一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卡箍,第二卡箍上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一端固定有清洁盆,清洁盆的底部设有收集通道,收集通道的底部法兰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的底部穿过第二置物通道并法兰连接有废料收集罐。本实用新型便于护理使产生废液的收集,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护理中清创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清创术是对新鲜开放性污染伤口进行清洗去污、清除血块和异物、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开放性伤口一般分为清洁、污染和感染3类。严格地讲,清洁伤口是很少的;意外创伤的伤口难免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如污染严重,细菌量多且毒力强,8小时后即可变为感染伤口。头面部伤口局部血运良好,伤后12小时仍可按污染伤口行清创术。
目前的清创装置的结构一般都很简陋,结构较为简单,清创护理时产生废液不易收集,医生使用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术室护理中清创护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室护理中清创护理装置,包括手术床,所述手术床的顶部设有置物槽,置物槽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置物通道和竖直设置的第二置物通道,第一置物通道内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壁顶部与第一置物通道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外壁顶部固定有第一卡箍,第一卡箍的一侧壁上固定有万向节,万向节远离第一卡箍的一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卡箍,第二卡箍上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一端固定有清洁盆,清洁盆的底部设有收集通道,收集通道的底部法兰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的底部穿过第二置物通道并法兰连接有废料收集罐,废料收集罐的下方设有滑板车。
优选的,所述清洁盆的外壁上胶合有无纺布层,清洁盆的侧壁顶部胶合有环保橡胶层,清洁盆的侧壁由可形变的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清洁盆靠近手术床边缘处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载物板,载物板的顶部固定有储物盒,储物盒内放置有手术器械。
优选的,所述手术床一侧壁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固定有方管,方管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的凹陷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螺纹槽,活动杆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活动杆的底部螺纹连接于螺纹槽内,活动杆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活动杆通过定位螺母与支撑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置物槽的竖截面为T形结构,置物槽的数量为七至十七个。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圆柱形的凸起结构,安装杆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圆柱形的连接槽,两个安装杆之间通过凸起结构和连接槽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支撑杆、活动杆、第一卡箍、万向节、第二卡箍和安装杆可以调节清洁盆的位置,由于清洁盆采用可形变金属材料,使清洁盆的侧壁能够紧贴患者的护理处皮肤,便于护理使产生废液的收集,降低了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2:装置为可拆卸式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通过载物板和储物盒的设计便于医生对小型器械进行拿取,操作便捷,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方管上固定其他医疗器械,满足了医务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秀英,未经赵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3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