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4572.0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0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刘磊娜;杨瑞龙 |
地址: | 051137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板 导电性 石墨电极 上表面 艾奇逊石墨化炉 夹板 下表面 齿轮 放置槽 螺纹帽 螺纹柱 卡接 碳布 转轴 本实用新型 石墨化炉 停止转动 同步转动 搭接 夹紧 减小 内壁 翘起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铜板,第一铜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碳布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碳布的上表面与石墨电极的下表面搭接,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卡接有两个螺纹帽。该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螺纹柱和螺纹帽之间的配合,停止转动第二齿轮,此时便完成对石墨电极的夹紧,使两个螺纹柱可以同步转动,进而使石墨电极被固定后不会有第一铜板或第二铜板一端翘起的情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第二铜板与石墨电极之间的缝隙,从而保证石墨化炉的导电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石墨粉料提纯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2800℃。生产效率高,节能省电。带有在线测温及控温系统,可实时监控炉内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的调节。
现有的石墨化炉工作时需要对铜板和石墨进行夹紧,用来减小铜板和石墨间的缝隙,可以降低从而达到保证导电性的目的,但是对铜板和石墨进行夹紧时多是用两个螺纹柱分别穿过石墨和铜板进行固定,螺纹柱与铜板的连接处会有缝隙,同时两个螺纹柱不能同步转动,从而可能造成铜板与石墨接触后铜板一端翘起,从而增大铜板与石墨间的缝隙,进而影响石墨化炉的导电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解决了现在对铜板和石墨的夹紧多是使用两个螺纹柱夹紧,但是两个螺纹柱不能同步转动,可能造成铜板与石墨接触后铜板一端翘起的情况,同时螺纹柱穿过铜板和石墨时会有缝隙,从而会影响石墨化炉的导电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铜板,第一铜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碳布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碳布的上表面与石墨电极的下表面搭接,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卡接有两个螺纹帽,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顶端与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卡接在第二夹板的上表面,第一转轴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下表面与第二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卡接在第二铜板的上表面,第二铜板卡接在第二夹板的上表面,第二铜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二碳布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铜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壁的下表面与卡接装置的底端搭接,卡接装置卡接在第二齿轮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卡接装置包括滑杆,滑杆的底端与卡槽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滑杆的顶端与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杆的表面套接有滑套,滑套卡接在第二齿轮的上表面,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和挡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形状为圆形,滑套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形状为圆形,且卡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卡槽呈环状排列在第二铜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放置槽的长度与石墨电极的长度相适配,且两个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形状为圆形,且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加艾奇逊石墨化炉导电性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4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