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集泥沙的基坑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7597.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1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辉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8 | 分类号: | E02D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排水渠 刮板 泥沙 基坑排水 推动装置 连接杆 连接架 行走辊 中心轴 抵接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连接杆连接 回收利用 积水处理 泥沙收集 水平滑动 四周位置 推动刮板 中心转动 排水槽 底端 底面 移动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集泥沙的基坑排水结构,属于基坑积水处理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坑,在基坑底部四周位置处开设有排水渠,在排水渠远离基坑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在排水渠内设有刮板,刮板的底端与排水渠的底面抵接,刮板的底端的长度等于排水渠底面的宽度,刮板能够沿排水渠水平滑动;刮板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推动刮板移动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包括抵接于基坑底部的行走辊,在行走辊中心转动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杆连接于连接架上,解决了基坑内的泥沙难以收集的问题,达到了方便将基坑内的泥沙收集,保证能够正常施工,方便回收利用泥沙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积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收集泥沙的基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基坑修建过程中,通常都会设有排水结构来将基坑内的水排走。如果基坑内长期积水,不仅会影响正常施工,还会影响工程质量。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2795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基坑排水系统,包括基坑集水管、基坑排水设备控制开关和基坑内部集水坑,所述基坑内部集水坑的内表壁一侧设置有基坑水位传感器,所述基坑集水管分别安装在基坑内部集水坑的上下两端,且基坑集水管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管流量传感器,所述集水管流量传感器和基坑水位传感器均与基坑内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基坑内数据采集器与降水量采集器电性连接,所述基坑内部集水坑上远离基坑水位传感器的一端设置有基坑排水泵,所述基坑排水设备控制开关与基坑排水泵电性连接。
基坑在遭遇强降雨时,有时不仅会有大量的雨水进入基坑内,还会有大量的泥沙沿基坑的侧壁流到基坑内,这些泥沙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施工或者基坑排水系统正常运转,而且通常这些泥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用于制作盆栽土壤或工地直接做混凝土使用,但是由于这些泥沙在基坑内分布较散,所以难以将这些泥沙收集起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集泥沙的基坑排水结构,方便将基坑内的泥沙收集,保证能够正常施工,方便回收利用泥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收集泥沙的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基坑,在基坑底部四周位置处开设有排水渠,在排水渠远离基坑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在排水渠内设有刮板,刮板的底端与排水渠的底面抵接,刮板的底端的长度等于排水渠底面的宽度,刮板能够沿排水渠水平滑动;刮板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推动刮板移动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包括抵接于基坑底部的行走辊,在行走辊中心转动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杆连接于连接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遇到降雨时,基坑四周的雨水会夹着泥沙流到基坑内,沿着基坑侧壁流进排水渠,雨水沿着排水渠进入排水槽内最后渗到地底,少量泥沙随着雨水一起流入排水槽,大部分泥沙堆积在排水渠底部。工作人员在降雨过后推动连接架沿排水渠移动,使刮板沿排水渠滑动,刮板将排水渠内的泥沙都推到一起,方便工作人员对泥沙进行收集,使泥沙不会影响正常施工或者排水渠排水,还能将泥沙回收利用。
较佳的,所述刮板倾斜设置,刮板与排水渠底面的夹角为α,α为6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倾斜设置的刮板能够将泥沙铲起,更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刮板将排水渠内的泥沙推走,减少排水渠内残余的泥沙的量。
较佳的,在刮板的底端远离排水渠底面的一面上开设有斜面,斜面由刮板的底端向刮板的顶端向上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斜面能够使刮板更容易地铲起泥沙,防止泥沙与排水渠底面粘连,使泥沙难以与排水渠分离。
较佳的,在排水渠的一角开设有堆积槽,在排水渠对应堆积槽位置处设有堆集板,堆集板底面抵接于堆积槽底面,堆集板覆盖堆积槽底面,在堆集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提拉板,提拉板连接有能够带动堆集板上升离开堆积槽的提升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辉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辉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7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既有线间降水井施工设备
- 下一篇:地下室底板开槽引流修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