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溜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8040.4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8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郭相参;安建英;王建中;崔传杰;王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溜井 缓冲平台 缓冲件 主溜井 本实用新型 冲击磨损 冲击能量 技术要求 劳动作业 倾斜延伸 细长条状 有效地 减小 内壁 竖直 下端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溜井结构。该溜井结构包括:主溜井;分支溜井,所述分支溜井的下端与所述主溜井相连,所述分支溜井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延伸;缓冲平台,所述缓冲平台设在所述主溜井和/或所述分支溜井的内壁上;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细长条状,所述缓冲件挡设在所述分支溜井内或者所述缓冲平台内。该溜井结构通过设置缓冲件和缓冲平台,能有效地降低矿(废)石的溜放速度,减小矿(废)石的冲击能量,进而降低甚至避免其对主溜井结构的冲击磨损,达到保护溜井结构的目的,该溜井结构仅仅从结构设计上做了改进,成本低,技术要求低,劳动作业强度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矿山溜矿系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溜井结构。
背景技术
溜井是指连接两个或几个阶段作为溜放矿岩的垂直或倾斜的井筒或巷道。溜井也可以说是天井。溜井用在矿山开采中。由于矿山大多开采中段多,矿石运送频繁,为提高运送效率节约成本,会在上下中段之间由上至下打通一个类似井的管道,由上至下溜放矿石。溜井一方面可以提高运送效率,另一方面,利用高度,可以起到一定的破碎矿石作用。溜井断面一般为圆形、方形或矩形、马蹄形等。
鉴于溜井的功能,在矿(废)石的溜放过程中,溜井受到矿(废)石的冲击磨损在所难免。近年来,针对溜井受矿(废)石的冲击而破坏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目前性价比都很低,综合效益差。目前众多解决方案均没有从降低矿(废)石的冲击能量上解决问题,矿(废)石溜放过程的冲击能量没有被有利吸收,完全靠加强井壁支护,即“硬碰硬”的方式,最终冲击能量仍转移到溜井井壁结构上,一旦井壁的支护体破坏,最终仍造成井壁结构被冲击破坏。
因而,溜井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矿山现有的溜井结构,在矿(废)石不断的冲击磨损下,主溜井与分支溜井交叉处的主溜井结构往往会遭受严重的破坏,轻者主溜井直径局部变大,重者出现主溜井井壁垮塌破坏,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基于上述问题的发现,实用新型人开发了一种溜井结构,通过设置缓冲件和缓冲平台,能有效地降低矿(废)石的溜放速度,减小矿(废)石的冲击能量,进而降低甚至避免其对主溜井结构的冲击磨损,达到保护溜井结构的目的,上述溜井结构仅仅从结构设计上做了改进,成本低,技术要求低,劳动作业强度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溜井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溜井结构包括:主溜井;分支溜井,所述分支溜井的下端与所述主溜井相连,所述分支溜井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延伸;缓冲平台,所述缓冲平台设在所述主溜井和/或所述分支溜井的内壁上;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细长条状,所述缓冲件挡设在所述分支溜井内或者所述缓冲平台内。溜井结构通过设置缓冲件和缓冲平台,能有效地降低矿(废)石的溜放速度,减小矿(废)石的冲击能量,进而降低甚至避免其对主溜井结构的冲击磨损,达到保护溜井结构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溜井结构仅仅从结构设计上做了改进,成本低,技术要求低,劳动作业强度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溜井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缓冲件悬挂在所述分支溜井内或者所述缓冲平台内,所述缓冲件除连接点外均与所述分支溜井和所述缓冲平台的内壁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点是缓冲件连接在溜井内壁上的固定点。缓冲件除连接点外均与分支溜井和缓冲平台的内壁间隔开,能够使得矿(废)石在滚动过程中一定会与缓冲件相遇,有效地降低矿(废)石的溜放速度,减小矿(废)石的冲击能量,进而降低甚至避免其对主溜井结构的冲击磨损,达到保护溜井结构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缓冲件的固定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满足缓冲件固定在分支溜井内或缓冲平台内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缓冲件通过固定件悬挂在所述分支溜井内或者所述缓冲平台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包括选自锚杆、钢梁以及锚索的至少之一。由此,缓冲件可以更好地固定在分支溜井内或缓冲平台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8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