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跑绒自减轻羽绒服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9360.1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乾;周亦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林克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3/00 | 分类号: | A41D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肖兴坤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羽绒内胆 羽绒服 密封胶条 防跑绒 本实用新型 羽绒服本体 拼缝处 跑绒 羽绒 体内 帽子 | ||
一种防跑绒自减轻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帽子、衣袖和羽绒内胆,羽绒内胆设于羽绒服本体内,羽绒位于羽绒内胆内,羽绒内胆的内侧设有内行线,相邻内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3‑14cm,羽绒内胆的拼缝处设有密封胶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羽绒内胆上的密封胶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跑绒的问题,且能够减轻羽绒服的自重,对羽绒服行业做出了卓出的贡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跑绒自减轻羽绒服。
背景技术
在服装行业日趋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服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的制作工艺也随之愈加严谨,尤其是羽绒服行业,申请人仔细研究了现有羽绒服的结构,结合大量的用户调查数据后发现市场上的羽绒服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跑绒”现象,其也是很多生产羽绒服厂商非常头痛的问题点,为了避免“跑绒”,很多厂家采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防跑绒面料替换原来的面料制作羽绒内胆,从而防止羽绒跑出,但是,采用防跑绒面料制作的羽绒服只是减少了跑绒的数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跑绒”的问题,羽绒会从拼缝的针眼处跑出,且现有的羽绒服厚重、臃肿,极大的降低了羽绒服的美观性和用户的穿着舒适度,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防跑绒自减轻羽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跑绒自减轻羽绒服,其通过设置在羽绒内胆上的密封胶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跑绒的问题,且能够减轻羽绒服的自重,对羽绒服行业做出了卓出的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跑绒自减轻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帽子、衣袖和羽绒内胆,羽绒内胆设于羽绒服本体内,羽绒位于羽绒内胆内,羽绒内胆的内侧设有内行线,相邻内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3-14cm,羽绒内胆的拼缝处设有密封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帽子和衣袖的拼缝处均设有密封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胶条为弹力胶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胶条是压烫在羽绒内胆的拼缝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羽绒内胆内设有尼龙反装拉链。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内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4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羽绒服,申请人在原有羽绒服的基础上在羽绒内胆的拼缝上设置有密封胶条,且羽绒内胆上相邻内行线的距离设置为13-14cm,羽绒内胆的拼缝上设有密封胶条,这样的羽绒结构使得空气无法从针眼中跑出,极大的降低了羽绒内胆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这样羽绒内胆内的羽绒就无法随空气流动而跑出;羽绒内胆上相邻内行线的距离设置为13-14cm,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该内行线之间的距离能够促使羽绒内胆中的空气将羽绒达到最佳蓬松度,整件羽绒服就像充满了“氮气”的气球,自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浮力,这样,人们穿在身上就会感觉羽绒服较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羽绒服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羽绒服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羽绒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羽绒内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羽绒服本体;2-帽子;3-衣袖;4-羽绒内胆;41-内行线;42-密封胶条;5-尼龙反装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林克制衣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林克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9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羽绒服
- 下一篇:灯笼袖长款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