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培养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1436.X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7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唐自钟;方亮;周彩霞;唐浚杰;聂亮;雷雨;何强;王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菇 食用菌培养 束紧件 袋体 防护层 封口端 扩口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高 容量刻度线 表面设置 封口绳 有效地 状态时 食用菌 污染 保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袋,包括具有封口端和出菇端的袋体、设置在袋体出菇端处的扩口环以及设置在扩口环及封口端上的束紧件,所述束紧件表面设置有防护层,且所述束紧件与防护层之间设置有封口绳;所述袋体靠近出菇端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线;该食用菌培养袋装袋及扎封速度快,单位重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有效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力,出菇更为规范,且保证了食用菌在出菇状态时不受污染,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袋。
背景技术
在袋栽式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食用菌栽培袋的制作质量与效率是经济创收的关键所在。食用菌自动装袋机在使用传统培养袋时,培养袋需要提前进行人工扎封一端,机器完成单个装袋后常常需要人工及时承接住,不然培养袋下落会洒出部分已填培养料,导致装袋不均匀,养料浪费,且通过人工扎封时,由于扎线未事先分配,导致效率慢,精度差,生产质量低。在出菇阶段,传统培养袋开口粗糙,容易导致食用菌在出菇时受到污染,影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袋,以解决现有培养袋扎封效率慢且容易导致食用菌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食用菌培养袋,包括具有封口端和出菇端的袋体、设置在袋体出菇端处的扩口环以及分别设置在扩口环及封口端上的束紧件,所述束紧件表面设置有防护层,且所述束紧件与防护层之间设置有封口绳;所述袋体靠近出菇端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进一步,所述扩口环包括设置在出菇端内侧的内环以及与内环连接且设置在出菇端外侧的外环,且所述外环与内环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束紧件与凹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环直径大于内环直径。
进一步,所述束紧件尺寸与凹槽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束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袋体与防护层均由无色无毒抗高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食用菌培养袋,机械装袋及扎封速度快,单位重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有效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力,出菇更为规范,且保证了食用菌在出菇状态时不受污染,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层与束紧件配合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扩口环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01-封口端,102-出菇端,1-袋体,2-扩口环,3-束紧件,4-防护层,5-封口绳,6-容量刻度线,7-内环,8-外环,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食用菌培养袋,包括具有封口端101和出菇端102的袋体1、设置在袋体1出菇端102处的扩口环2以及分别设置在扩口环2及封口端101上的束紧件3,束紧件3表面设置有防护层4,且束紧件3与防护层4之间设置有封口绳5;袋体1靠近出菇端102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14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香香菇立体栽培架
- 下一篇:一种沉香香菇种植调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