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醇水混合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2187.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袁阿满;马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峡中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12 | 分类号: | C07C31/12;C07C29/8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王滨生 |
地址: | 472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品冷却器 沉降罐 精馏塔 塔顶冷凝器 分相罐 进料口 脱水釜 成品储存罐 醇水混合物 出料口 进气口 成品冷凝器 分离效果 过程物料 设计布局 回流口 排料端 排料口 排气口 全回流 溢流口 转料泵 分水 精馏 全塔 生产成本 节约 能源 | ||
一种分离醇水混合物装置,精馏塔下方设置脱水釜,脱水釜一侧设置成品冷却器,脱水釜与成品冷却器之间设置转料泵,成品冷却器一侧设置成品储存罐,成品冷却器的出料口与成品储存罐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精馏塔上方一侧设置塔顶冷凝器,精馏塔的排气口与塔顶冷凝器的进气口之间设置管道,塔顶冷凝器的排料端下方设置沉降罐,成品冷凝器的排料口与沉降罐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沉降罐的下方一侧设置分相罐,沉降罐的出料口与分相罐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分相罐的溢流口与精馏塔的回流口之间设置管道,实现了精馏过程物料近乎全回流,增强了全塔的分离效果,设计布局合理,使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分水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醇水混合物装置。
背景技术
醇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醇类物质含有羟基,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碳原子个数越少的醇在水中溶解度越大,丁醇分子结构中有四个碳原子,常温下丁醇的饱和水溶液质量分数约为8%,而水的丁醇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约为18%。
磷酸三丁酯是一种常用的萃取剂和阻燃剂,通常使用三氯氧磷和丁醇反应合成,但该工艺过程会产生质量分数大于10%水的丁醇溶液,该丁醇因水含量超过0.2%,不能直接用于三丁酯合成,通常使用连续精馏法脱水,达到降低水含量,在精馏脱水过程需要用泵将冷凝下来的物料一部分重新打入塔顶,而回流物料含水量超过30%,该处理装置传动设备较多,操作复杂,难度系数较大,危险性较高,能耗较大;怎样提高分离醇水混合物的分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有分离醇水混合物装置的结构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离醇水混合物装置,实现了精馏过程物料近乎全回流,增强了全塔的分离效果,设计布局合理,使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分水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能源,该装置利用物料自身重力,实现物料回流,减少了传动设备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醇水混合物装置,是由:精馏塔、脱水釜、进料口、出料口、加热器、成品冷却器、成品储存罐、塔顶冷凝器、沉降罐、分相罐、阀门、分水阀、转料泵、液位计构成;精馏塔的塔顶与上端一侧分别设置排气口、回流口,精馏塔下端设置进气口,精馏塔下方设置脱水釜,精馏塔的进气口与脱水釜的排气口通过法兰连为一体,脱水釜内设置加热器,加热器一端露出脱水釜外,脱水釜一端外表面下部设置液位计,脱水釜另一端中部设置进料口,脱水釜下表面设置出料口,脱水釜一侧设置成品冷却器,成品冷却器一端设置进料口,成品冷却器另一端设置出料口,脱水釜与成品冷却器之间设置转料泵,转料泵分别与脱水釜的出料口、成品冷却器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所述的管道上均设置阀门,成品冷却器一侧设置成品储存罐,成品储存罐上端设置进料口,成品冷却器的出料口与成品储存罐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精馏塔上方一侧设置塔顶冷凝器,塔顶冷凝器的一端设置进气口,塔顶冷凝器的另一端设置排料口,精馏塔的排气口与塔顶冷凝器的进气口之间设置管道,塔顶冷凝器的排料端下方设置沉降罐,沉降罐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出料口,成品冷凝器的排料口与沉降罐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沉降罐的下方一侧设置分相罐,分相罐外表面一侧设置液位计,分相罐的上端由左至右分别设置溢流口和进料口,分相罐的下端设置排放口,分相罐的排放口处设置分水阀,沉降罐的出料口与分相罐的进料口之间设置管道,分相罐的溢流口与精馏塔的回流口之间设置管道,靠近精馏塔的回流口处的管道为U形管。
所述的沉降罐内的最大液位与分相罐的溢流口处的管道最高液位高度相同。
所述的沉降罐与分相罐之间的管道的下端位于分相罐内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峡中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三门峡中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2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米糠蜡制片机
- 下一篇:甲醇钠和甲醇钾的连续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