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力自动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8802.4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6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同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E21F17/1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张建茹 |
地址: | 056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管 控制模块 液位检测模块 自动排水装置 动力机构 排水装置 进口端 开关阀 连接管 输出端 吸水管 气源 巷道 连通 气力 本实用新型 输入端连接 本质安全 排水设备 气源连通 逐渐减小 出口端 出水管 电连接 负压腔 进水口 省工 省时 增效 积水 矿井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力自动排水装置,属于排水设备技术领域,设置在带有气源的巷道内,排水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是设置在巷道内的气源,排水装置还包括吸水管、液位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吸水管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连通的出水管,进水管的内径由进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减小使进水管内部形成为负压腔,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与连接管连通的进水口,进水管的进口端借助开关阀与气源连通,液位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阀电连接。不但设备小巧,安装容易,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本质安全,解决矿井多处积水的难题,且具有无人看管、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的优点,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气力自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及煤层分布不定,考虑到煤的回采率,掘进巷道施工时都是沿煤层走向布置,难免会出现巷道高低起伏、巷道多处积水、布设水泵量大、管理不便的问题,隐患较多,给矿井用电及人身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使用电泵排水的话,电泵需要电源、配套的开关及电缆,投资较大,积水处电源不方便提供,而且积水点多、设备安装麻烦、看管不便、维护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气力自动排水装置,不但设备小巧,安装容易,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本质安全,解决矿井多处积水的难题,且具有无人看管、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的优点,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气力自动排水装置,设置在带有气源的巷道内,排水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动力机构,关键是:所述的动力机构是设置在巷道内的气源,排水装置还包括吸水管、液位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吸水管包括按照气流方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还包括与第一管体同轴设置且位于其内部的进气管,第一管体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管连通的进水口,进气管的进口端与第一管体的进口端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进气管的出口端延伸到进水口后方,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都是圆筒形管,第二管体和进气管的直径都是由前向后线性减小,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内部形成为负压腔,进气管的进口端借助开关阀与气源连通,液位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阀电连接。
所述的吸水管还包括与第三管体同轴设置的第四管体,第四管体的进口端与第三管体的出口端连接,第四管体的直径由前向后线性增大。
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进气管的长度小于第一管体的长度,进气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圆筒形的导流管,导流管与进气管同轴设置且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导流管的后端延伸到第二管体内部且导流管的后端面到第二管体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管体长度的一半,导流管的长度与进气管的长度之比为(2.5-3.5):17。
所述的进气管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第二管体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12°,进气管的长度为165-175mm,进气管的进口端直径与出口端直径之比为2:1,第一管体的内径为85-95mm,第一管体的长度大于进气管的长度且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0mm,第二管体的长度小于进气管的长度且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0mm,第三管体的长度等于进气管的长度,进水口的内径小于第一管体的内径且二者的内径之比为(0.91-0.93):1。
所述的吸水管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的开关阀与气源之间连接有过滤器。
所述的第一管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的连接管的进口端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为凵字形结构,连接管的进口端与过滤网插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88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