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滨岸带沙质土壤区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8974.1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0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龙;刘录三;王瑜;滕琦;林岿璇;朱延忠;夏阳;刘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10;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汤小东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钵体 内钵 沙质土壤 整体装置 岸带 柳属 移栽 环形网状 上端开口 可降解 内侧壁 挡片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圆柱形杯体 环形空间 两端开口 水平间隔 同轴设置 筒体结构 下端开口 外周缘 坑穴 排布 平齐 容纳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滨岸带沙质土壤区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所述滨岸带沙质土壤区内设置有按需排布的容纳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的坑穴,包括:主钵体,其为一圆柱形杯体结构;内钵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且内钵体与主钵体同轴设置在主钵体内,内钵体上端开口与主钵体上端开口平齐,内钵体高度小于所述主钵体高度的1/2,内钵体下端开口的边沿向主钵体的内侧壁延伸并形成一环形网状挡片,且环形网状挡片的外周缘固定至主钵体的内侧壁上,以在内钵体和主钵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以及双层可降解片水平间隔开设置在主钵体内,且双层可降解片设置在内钵体的下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滨岸带沙质土壤区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围垦造田、乱砍滥伐及采砂开矿等人为活动严重影响了松花江流域内的河流溪沟滨岸带卷边柳(Salix siuzevii)、松江柳(S.sungkianica)、朝鲜柳(S.koreensis)等柳属植物资源,使得植物种群密度降低、植被覆盖度锐减,导致地表裸露现象突出。滨岸带在失去植被冠幅、枯枝落叶和根系的保护后,其因水流冲刷作用、风化作用、降水与径流作用以及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砂砾化滨岸带因本身蓄水保土能力差,无法为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造成更加严重地水土流失现象,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滨岸带土壤砂质化加重。
卷边柳、松江柳、朝鲜柳等柳种是杨柳科柳属的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植株体高度可达4-6m。卷边柳等柳种抗旱耐涝、根系发达,广泛生活在江河溪沟滨岸带、湿地、沙地等区域,具有稳固江道、固土护岸、防洪排涝以及改善土壤性质等作用。自然环境中,卷边柳等柳种主要通过种子繁殖方式进行种群的有性扩繁,偶然条件下亦利用无性繁殖扩增种群,如断裂脱离母体植株的枝条在适宜环境中形成新植株。但因卷边柳等柳种种子萌发环境要求苛刻,直接引起种子萌发率较低,导致卷边柳等种群构建、扩繁速度缓慢。在上述滨岸带土壤砂质化加重的恶略环境下,更不易于繁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滨岸带沙质土壤区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其能够有效提高滨岸带沙质土壤去柳树移栽的成活率,并有效遏制滨岸带土壤砂质化。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滨岸带沙质土壤区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所述滨岸带沙质土壤区内设置有按需排布的容纳柳属移栽用整体装置的坑穴,包括:
主钵体,其为一圆柱形杯体结构,且所述主钵体的高度与其上端开口直径的比例为5:1-8:1,所述主钵体的高度至少为25cm;
内钵体,其为一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且所述内钵体与所述主钵体同轴的设置在所述主钵体内,所述内钵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平齐,所述内钵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主钵体高度的1/2,所述内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半径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半径的比例为1:2-1:3,内钵体下端开口的边沿向主钵体的内侧壁延伸并形成一环形网状挡片,且环形网状挡片的外周缘固定至主钵体的内侧壁上,以在内钵体和主钵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其中,所述环形空间内填充壤土,剩余所述主钵体内填充沙质土壤;以及
双层可降解片,其水平间隔开设置在所述主钵体内,且双层可降解片设置在所述内钵体的下方,以在双层可降解片和主钵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柱形容纳空间,柱形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粉碎秸秆和有机肥料的混合填料,且相对位置靠近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的可降解片与所述主钵体的上端开口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
优选的是,还包括:
多个连接片,其以所述内钵体的轴线为圆心呈发散状固定在所述主钵体和所述内钵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且多个连接片对应的两个边沿分别固定在所述主钵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内钵体的外侧壁上,多个连接片的下端边沿延伸至所述环形网状挡片处并固定。
优选的是,多个连接片为液体肥浸泡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8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