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极耳正极片、卷绕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3590.9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影;王文华;曾庆苑;何意;邹十美;关豆豆;钟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尹彦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片 极耳 卷绕电芯 料区 正极 本实用新型 喇叭状态 空箔区 箔区 受力不均 左右两侧 负极盖 良品率 断带 辊压 和料 极片 延展 变形 对称 增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极耳正极片、卷绕电芯。所述的全极耳正极片,包括正极空箔区和料区,所述料区一侧还设有空箔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全极耳正极片料区的一侧增设空箔区,使得料区两侧均有空箔区。辊压后,全极耳正极片左右两侧延展变形对称,大大改善了卷绕电芯的喇叭状态以及消除了极片两侧受力不均导致的断带问题,克服了喇叭状态严重时负极盖不住正极的缺陷,大大提升了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卷绕电芯的全极耳正极片、卷绕电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内部设计结构常见的有单极耳、多极耳、全极耳、叠片式等多种结构,其中数码类小电池内部设计结构多用全极耳。如图1所示,在铝箔表面涂布正极料区12形成正极片,在铜箔表面涂布负极料区32形成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经过滚子碾压后从中间分条,分别制得左侧具有正极空箔区11的正极片1和右侧具有负极空箔区31的负极片3。将正极片1的正极空箔区11和负极片3的负极空箔区31分两侧摆放,再在正极片1和负极片3之间设置一隔膜2,层叠卷绕形成电芯,左侧形成电芯的全极耳正极,右侧形成电芯的全极耳负极。全极耳结构设计相对于多极耳来讲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但全极耳结构有其劣势所在,卷绕后易喇叭,负极盖不住正极,良品率较低。即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生长迅速,隔膜刺穿,电池自放电严重,进而引起内部短路。由于正极集流体为铝箔,辊压时左侧正极空箔区11不延展,而右侧料区(厚度后=铝箔厚度+涂布层厚度)延展系数达1.08及以上,则正极片1被辊压后,右侧料区沿极片的纵向延展量要大于左侧正极空箔区的延展量,导致分条后正极空箔区11短,料区长,正极片1左右两侧长度不对称现象严重,极片卷绕时,过辊后的极片两侧受力不均,极片断带严重。卷绕以料区边界定位时,定位处的状态与另一状态不同,卷绕时容易产生喇叭现象。而负极片3,其集流体为铜箔,铜箔延展率约1.02,基本不延展,辊压后不会产生料区及负极空箔区31长度不一致现象。
因此,如何克服电芯卷绕时极片易断带;并易出现喇叭状态,以致良品率降低的缺陷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芯卷绕时极片易断带;并易出现喇叭状态,以致良品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芯卷绕时极片不易断带、卷绕良品率较高的全极耳正极片、卷绕电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极耳正极片,包括正极空箔区和料区,所述料区一侧还设有空箔区。
较优的,所述的空箔区的宽度大于等于1mm、小于卷绕电芯的隔膜宽度与所述料区宽度差值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空箔区的宽度范围为1mm~3mm。
较优的,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宽度为6mm~15mm。
优选的,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宽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卷绕电芯,其包括:依次层叠的所述的全极耳正极片、隔膜和全极耳负极片,所述的隔膜横向两侧均大于所述全极耳负极片的料区宽度为B,隔膜横向两侧均大于所述全极耳正极片的料区宽度为2B。
其中,所述的B值为2mm;所述全极耳负极片的负极空箔区宽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全极耳正极片料区的一侧增设空箔区,使得料区两侧均有空箔区,原正极空箔区宽度6-15mm不变,新增的空箔区宽度为1-3mm。辊压后,全极耳正极片左右两侧长度延展变形对称,大大改善了卷绕电芯的喇叭状态以及消除了极片两侧受力不均导致的断带问题,克服了喇叭状态严重时负极盖不住正极的缺陷,大大提升了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卷绕电芯的全极耳正极片、隔膜和全极耳负极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极耳正极片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卷绕电芯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位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3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体蓄电池极板内金属粉尘隔离机构
- 下一篇:一种带复合电极的锂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