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好氧池溶解氧回流缺氧池的挡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0982.8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5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任丽艳;冯雪菲;张军;王媛媛;赵殿义;仰玉珍;许燕;于丹蕾;卢长松;李信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昭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9 | 代理人: | 黄素云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氧池 挡流板 好氧池 隔墙 溶解氧 内液 预设 可拆卸固定连接 池底表面 垂直设置 活动插板 平行设置 有效解决 反硝化 智能化 池体 底端 浮泥 竖直 连通 自动化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免好氧池溶解氧回流缺氧池的挡流板,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设置有固定隔墙,固定隔墙垂直设置于好氧池与缺氧池连通的池底表面,固定隔墙高度小于缺氧池内液位高度;所述挡流板与固定隔墙的宽度与好氧池、缺氧池的池体宽度相同;所述挡流板与固定隔墙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预设水平间距;所述挡流板的顶端高出缺氧池内液位高度,所述挡流板的底端距好氧池的池底留有预设竖直间距;所述挡流板与固定隔墙之间通过活动插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成一体。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有效解决大量溶解氧回流影响反硝化反应的效果和产生大量浮泥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好氧池溶解氧回流缺氧池的挡流板。
背景技术
A2/O工艺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串联而成。厌氧池指非充氧池,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0.2mg/L。微生物在该池吸收有机物并释放磷。缺氧池指非充氧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为0.2~0.5mg/L。当存在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充足的有机物时,可在该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好氧池指充氧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不小于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
传统设计中,为了营造各个区的独立环境,通过设置固定隔墙进行严格的区域分离,防止好氧区的混合液短流进入,带入溶解氧,破坏厌氧和缺氧的状态。但在A2/O工艺的运行中发现在好氧区和缺氧区隔墙处,有大量溶解氧回流,影响反硝化反应的效果,并有大量浮泥产生。因而如何防止大量的溶解氧回流造成的反硝化反应效率降低等现象出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固定隔墙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好氧池溶解氧回流缺氧池的挡流板,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有效解决大量溶解氧回流影响反硝化反应的效果和产生大量浮泥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避免好氧池溶解氧回流缺氧池的挡流板,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设置有固定隔墙,固定隔墙垂直设置于好氧池与缺氧池连通的池底表面,固定隔墙高度小于缺氧池内液位高度;所述挡流板与固定隔墙的宽度分别与好氧池、缺氧池的池体宽度相同;所述挡流板与固定隔墙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预设水平间距;所述挡流板的顶端高出缺氧池内液位高度,所述挡流板的底端距好氧池的池底留有预设竖直间距;所述挡流板与固定隔墙之间通过活动插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成一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流板与好氧池的两侧池壁之间还密封设置有密封封堵件,所述密封封堵件为密封胶条;所述预设水平间距为0.5-1.5m,所述预设竖直间距为1.0-1.5倍的预设水平间距。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插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动提升杆、液压提升杆、气压提升杆中的任一种,所述升降装置还设置有手动提升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手动提升杆包括设置于活动插板内部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供手动提升杆穿设的通孔,所述提升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另一端设置有防止手动提升杆脱出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凸起的底部还设置有弹性缓冲组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布设于安装壳体底部与限位凸起底部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手动提升杆包括内管、外管和滑扣组件;所述内管可伸缩的设置于外管内;所述滑扣组件包括设置于外管和内管两者之一管壁上的弹性凸起,还包括设置于外管和内管两者另一个上且与所述弹性凸起相互配合的若干凹槽;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实现内管与外管的锁紧限位;所述弹性凸起的外表面涂设有锁紧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0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污水净化阶梯式处理装置
- 下一篇:人工水草和水生植物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