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的便捷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2322.3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8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敏;李健;宾黎东;蔡卓余;魏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浦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碧新路2141号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槽 定位件 外墙 楼板 限位钩 安装结构 建筑外墙 安装槽 建筑施工领域 本实用新型 固定效果 起吊装置 内固定 吊运 扣住 限位 嵌入 室内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的便捷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外墙底部的定位件与设置于楼板边缘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固定有端部朝向室内设置的限位钩,所述定位件底部设置有与限位钩配合的安装槽。在安装外墙时通过起吊装置将外墙吊运至楼板外侧,使外墙底部的定位件逐渐嵌入楼板边缘的定位槽内进行限位,并使定位槽内的限位钩扣住定位件底部的安装槽,从而增强固定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的便捷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3114663B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多功能外墙体及其生产、安装方法,该装配式多功能外墙体为框架夹层复合结构,以细石钢筋混凝土框架为龙骨,框架的框格内填充泡沫混凝土并留有一窗洞,细石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内、外侧固定安装水泥纤维面板,所述的水泥纤维面板上设有装饰层,所述的细石钢筋混凝土框架为预制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细石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左、右两侧均埋有拉结钢筋,顶部埋有起吊环,底部埋有预埋铁件,装配式多功能外墙体吊放就位后,通过墙体底部的预埋铁件与楼板中梁上方的预埋件焊接,并架设可调型斜撑件进行临时固定;装配式多功能外墙体左、右侧的拉结钢筋与后浇混凝土柱或部分后浇混凝土柱浇筑成整体,浇筑时,装配式多功能外墙体左、右侧的外侧面板的外延部分作为外侧模板使用,并在后浇混凝土柱与外侧面板之间放置一层保温层。该发明的装配式多功能外墙体适用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建筑或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与建筑主体结构拼接牢固,整体性好,安装过程中不必架设外手脚架,施工速度快。
然而该装配式多功能外墙在装配时其底部结构与楼板之间不够稳固,因此不仅需要对底部的预埋铁件进行焊接,还需要架设可调型斜撑件进行支撑,操作过于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的便捷安装结构,在装配式能够对外墙底部进行定位与固定,且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外墙的便捷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外墙底部的定位件与设置于楼板边缘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固定有端部朝向室内设置的限位钩,所述定位件底部设置有与限位钩配合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外墙时通过起吊装置将外墙吊运至楼板外侧,使外墙底部的定位件逐渐嵌入楼板边缘的定位槽内进行限位,并使定位槽内的限位钩扣住定位件底部的安装槽,从而增强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钩具有弹性且朝室内斜向延伸,所述安装槽的上端面为水平设置的平面,所述限位钩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安装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件嵌入定位槽内时,限位钩的端部顶在安装槽的上端面上,并在外墙的逐渐下降过程中发生形变朝前弯折;当定位件完全嵌入定位槽内时,限位钩的端部顶在安装槽靠近室内的侧壁上,从而限制定位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使其无法朝室外方向从定位槽中脱出,整个安装过程无需对限位钩进行操作,且无需其他紧固件,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钩采用弹簧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与较高的强度,在弯折时不易发生断裂,且具有较好的形变复原能力,当定位件从定位槽内取出后,限位钩能够复原进行再次利用,便于外墙与楼板之间出现偏差时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钩呈朝外侧拱起的拱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拱形结构使限位钩在弯折时不易断裂,并将限位钩的端部所受到的力分散并转移至贴合的安装槽上端面,利用外墙的重力使限位钩朝室内方向挤压安装槽的内壁,使其无法朝室外方向从定位槽中脱出,从而增强定位件与定位槽之间的安装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的两侧端面朝内斜向下延伸,所述定位槽的两侧壁同样朝内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浦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浦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2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