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泥胶砂试件成型一体化试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3396.9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4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曹茂柏;刘霞;陈永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7/2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23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托板 模腔 紧固螺栓 侧推杆 穿孔 穿装 缺槽 推杆 水泥胶砂试件 侧推 底壁 成型 本实用新型 模腔侧壁 一体结构 一体化 黄油 两侧面 下表面 拆模 模盒 内端 三腔 试件 试模 涂覆 推孔 右壁 整性 装拆 左壁 密封 搁置 抵触 容纳 震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泥胶砂试件成型一体化试模,包括设有三个并排模腔的一体结构三腔模盒、底托板、紧固螺栓、侧推杆和底推杆,各模腔底壁上搁置底托板,模腔左壁或右壁底部开设有缺槽,缺槽高度仅容纳底托板厚度,缺槽内开设一锁穿孔,锁穿孔对面的模腔侧壁上设有侧推孔,紧固螺栓穿装在锁穿孔中,侧推杆穿装在侧推孔中,紧固螺栓、侧推杆内端分别抵靠底托板两侧面,所述各模腔底壁开设底推孔,底推杆穿装其中,其顶端抵触底托板下表面。本实用新型装拆模工效高,无需涂覆密封黄油,拆模无震动,保证了试件的无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或其他散粒胶凝材料强度检验用的试件成型试模,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泥胶砂试件成型一体化试模。
背景技术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水泥胶砂试模》JC/T726-2005,是现行水泥胶砂试件成型的制造标准。试模如图3所示,包括隔板13、端板12、底板11用紧固装置6和定位销7组合而成,组装方法是,将二片端板分立在底板上左右两侧,四片隔板间隔横插在左右端板之间形成三个模腔,边侧一隔板抵靠在定位销上,旋紧一端板外侧的紧固装置使试模形成整体稳固的三联试模。端板、隔板与底板接触处用黄油涂覆薄层起密封作用,在端板、隔板及底板的内侧面涂刷薄层模型油或机油起隔离作用。将水泥胶砂试模固定在专用的杠杆式振动台上,将搅拌好的水泥胶砂湿料倒入试模内,振动成型,放入标准养护箱中养护。标准养护一昼夜后从箱中取出,松开固定螺丝,轻敲二端板使之与隔板、试件及底板分离,再轻敲各隔板使之与试件及底板分离,取出试件。
此试模制作试件存在以下缺点:1、端板、隔板分片组装工效低,且端板与隔板接触端易变形影响试件规格。2、拆模时分别敲卸端板及隔板工效低,且因标养时间短,敲击震动易使试件端破损、内部易产生裂纹(尤其是低强度试件),降低后期试件强度检验数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水泥胶砂试件成型一体化试模,装拆模工效高,无需涂覆密封黄油,拆模无震动,保证了试件的无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水泥胶砂试件成型一体化试模,包括一体结构三腔模盒、底托板、紧固螺栓、侧推杆和底推杆,所述模盒由底板,底板上两边垂直竖立的端板,以及间隔垂直竖立在底板上、两端分别与两边端板连接的隔板组成,隔板之间凹腔形成三个并排模腔,各模腔底壁上搁置底托板,模腔左壁或右壁底部开设有缺槽,缺槽高度仅容纳底托板厚度,缺槽内开设一锁穿孔,锁穿孔对面的模腔侧壁上设有侧推孔,紧固螺栓穿装在锁穿孔中,侧推杆穿装在侧推孔中,紧固螺栓、侧推杆内端分别抵靠底托板两侧面,所述各模腔底壁开设底推孔,底推杆穿装其中,其顶端抵触底托板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紧固螺栓抵触的底托板侧面设有A盲孔,紧固螺栓的内端伸入A盲孔内。底托板锁紧更稳定,更有效防止试模在杠杆式振动台上发生底托板的二次颤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A盲孔内壁为螺纹孔,紧固螺栓内端部为螺纹杆。螺纹咬合连接,杜绝底托板发生颤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底推孔上方的底托板上开设B盲孔,底推杆顶端伸入B盲孔内。从底部卡住底托板,结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推孔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台阶孔,位于底推孔上部大孔内的底推杆周面设有直径向下逐渐缩减的上凸台,位于底推孔外的下方底推杆周面设有直径向上逐渐增加的下凸台,上凸台与下凸台的最大处直径大于底推孔下部的小孔直径。下凸台与小孔接触,底托板上B盲孔顶端还留有空隙,不致于还未锁紧时底推杆顶端已经接触到B盲孔顶部,回降时上凸台与小孔接触,再旋转底推杆时底托板顶升。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模盒底部两侧设有一体的支脚。两侧支脚竖立使模盒下方形成空腔,容有旋紧底推杆时其外梢部手拧装置的高度,使其可放置在振动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3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