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雪机用水汽结合腔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3424.7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新;耿振野;许兴林;陶雪凤;金晓龙;李鑫韬;王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万汇测试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C3/04 | 分类号: | F25C3/0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臧广维 |
地址: | 130114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连 环形凹槽 环形通道 管接头 连接体 水汽 过滤筒 结合腔 外螺纹 造雪机 堵头 水流量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 出水部件 环形圈套 连接结构 气体进口 水泵连接 主体外周 第二管 核子器 环形圈 进气管 水管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造雪机用水汽结合腔体,它包括连接体和管接头,其特点是: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周表面的上部设置第一外螺纹、第二外螺纹和两道第一环形凹槽,水汽环形圈设置两道第二环形凹槽,水汽环形圈套接在主体上并固连,其两道第二环形凹槽与主体的两道第一环形凹槽对应,构成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管接头与主体固连;过滤筒置于主体内,堵头置于过滤筒的下方与主体固连,连接体置于主体的上方并固连。连接结构为:其主体通过连接体与出水部件固连,堵头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管接头与水流量调节器连接,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同时与核子器连接,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上设置气体进口与进气管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造雪设备,是一种造雪机用水汽结合腔体。
背景技术
滑雪场、滑冰场等冰雪设施建设是冰雪项目的重中之重。现有技术的滑雪场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山脉修建的天然滑雪场,也有人造室内滑雪场、有用土人工堆成的雪场、有用脚手杆与踏板搭建的雪场,滑雪场依靠自然降雪或人工造雪形成雪道。造雪机是人工造雪的必要设备,其过程是:用水泵将水抽到水管中,通过高压水供给造雪机,来自高压水泵的高压水与来自空压机的高压空气在喷射系统中的核子器处混合,利用自然蒸发和空气出喷嘴后的体积膨胀带走热量而使雾滴凝结成冰晶,然后把雪通过风机喷射出去。造雪的原理是: 空压机把空气和一定比例的水,通过核子器产生雪核,雪核作为种子雪和大量的水滴进行传播,然后喷向空中,在这个过程中在-10度左右天气情况下形成雪花,飘落在地上形成雪面,如果没有核子器,同样的天气情况下造出来的就是大颗粒的冰块。
在造雪过程中,喷射系统将空气和一定比例的水经过雾化形成雪核,再散布形成雪。喷射系统的结构是:它包括水汽结合腔体6、连接体1、出水部件17、核子器18,所述水汽结合腔体6的顶端通过连接体1与出水部件17固连、底部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汽结合腔体6侧面的水环形圈7通过第一管路20与核子器18连接,汽环形圈7-1通过第二管路21与核子器18连接,在连接汽环形圈7-1与核子器18的第一管路20上设置气体进口22、且通过气体进口22与进气管连接,水汽结合腔体6的下部设置水流量调节器19,见图1。核子器是造雪的关键,而水汽结合腔体作为造雪的前提,与核子器共同成为造雪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是:它包括主体6、水环形圈7-1和汽环形圈7、管接头5,所述主体6为中空的柱状体,主体6外周表面的上部设置外螺纹、中间设置两道环形凹槽,所述水环形圈7-1和汽环形圈7的内周表面均分别设置环形凹槽,水环形圈7-1和汽环形圈7套接在主体6上、沿周通过焊缝3焊接固连,水环形圈7-1和汽环形圈7内周表面均分别设置的环形凹槽均分别与主体6外周表面设置的两道环形凹槽对应,所述管接头5置于主体6的水环形圈7-1和汽环形圈7下方、且与主体6通过丝堵4固连,所述出水部件1置于主体6的上方、且与主体6设置的外螺纹旋合固连,在出水部件1与主体6之间设置密封垫2,见图2。存在的问题是:水环形圈7-1和汽环形圈7与主体6焊接固连的一体式连接方式既增加了制造难度,又不能够拆卸检修,如果水管堵塞无法疏通,并且缺少过滤装置,长时间使用既容易堵塞水管,又容易损坏上端的出水部件1。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维修拆卸方便、能够过滤的一种造雪机用水汽结合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万汇测试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万汇测试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3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