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极电凝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5830.7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3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覃进波;王桂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进波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镊杆 镊尖 双极电凝镊 调距装置 电极座 高频输入插头 并排设置 电凝止血 连杆连接 病灶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神经外科 可操作 转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极电凝镊,属于神经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电极座、两支镊杆、两粒镊尖和调距装置,所述电极座的内部并排设置有两条高频输入插头和两条连杆,高频输入插头和连杆连接,且均延伸到电极座外,所述两支镊杆并排设置,其中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均与镊尖固定连接,所述调距装置设置在两支镊杆上。该新型双极电凝镊可以通过调距装置调节两支镊杆的间距,从而达到调节两镊尖间距的目的;可以稳定保持两镊尖之间的间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凝止血的难度;当病灶点可操作角度较小时,可根据需要,调节镊杆的转动角度,使镊尖能够到达病灶点,并完成电凝止血和其他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极电凝镊,属于神经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极电凝镊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外科器械,现有的双极电凝镊依次包括镊尖、绝缘镊杆和电极座,电极座后部的插头通过导线与外部主机相连,双极电凝镊可以对小血管及其他结构进行精细的电凝止血和处理,原理是通过加热使蛋白质凝固血管闭合,当蛋白质凝固血管闭合后,可以自动断电。同时由于双极电凝镊的镊身绝缘,仅镊尖之间传导电流,电凝时电流从一镊尖到另外一镊尖,在两镊尖的组织受到电流的热效应作用,而镊尖外的组织少受或者不受影响。
目前市场上的双极电凝镊大多是一体式结构,其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根据临床需要调整两镊杆的角度,当病灶点可操作的角度较小时,利用双极电凝镊进行止血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双极电凝镊。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新型双极电凝镊,包括电极座、两支镊杆、两粒镊尖和调距装置,所述电极座的内部并排设置有两条高频输入插头和两条连杆,高频输入插头和连杆连接,且均延伸到电极座外,所述两支镊杆并排设置,其中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均与镊尖固定连接,所述调距装置设置在两支镊杆上。
所述连杆和高频输入插头一体成型。
所述镊杆上设置有槽口。
所述调距装置包括定位杆、支撑筒和螺栓,定位杆固定设置在其中一支镊杆上,支撑筒对应设置在另一支镊杆上,螺栓依次穿过支撑筒、镊杆,并与定位杆螺纹连接。
所述定位杆、支撑筒和螺栓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定位杆贯穿两支镊杆。
所述支撑筒的内径大于其安装处镊杆上孔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过调距装置调节两支镊杆的间距,从而达到调节两镊尖间距的目的;通过调距装置调节两镊尖的间距,并保持其间距不变,相比原来医生直接用手压住两支镊杆,并保持两镊尖间距不变的方式更加稳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凝止血的难度;当病灶点可操作角度较小时,可根据需要,调节镊杆的转动角度,使镊尖能够到达病灶点,并完成电凝止血和其他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座,11-连杆,2-镊杆,21-槽口,22-孔,3-镊尖,4-调距装置,41-定位杆,42-支撑筒,43-螺栓,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进波,未经覃进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5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