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防喷装置及采油树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6553.1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林莹;郑欣;纪杨;廉凌峰;向腾;吴健通;李思瑶;陈玉梅;岳清政;宋蕾玲;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环形密封槽 环形金属 防喷装置 凹凸咬合 端面设置 采油树 第一端 端盖 本实用新型 油井防喷装置 密封结构 密封 泄露 油气 概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防喷装置及采油树,属于油井防喷装置技术领域,其中,第一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一环形密封槽,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一环形密封槽相互凹凸咬合的第二环形密封槽及第二环形金属密封条;第二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三环形密封槽;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三环形密封槽相互凹凸咬合的第四环形密封槽及第四环形金属密封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防喷装置及采油树,本体和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之间通过凹凸咬合密封结构实现了本体和端盖之间的密封,降低高压防喷装置油气泄露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防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防喷装置及采油树。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孤立缝洞型油井在转抽油机生产后经常面临供液不足的现象,现场需要采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但是注水后油水发生置换,井口压力会迅速上升,为了防止压力外泄及油气外漏,通常在采油树的出口设置高压防喷装置。
高压防喷装置包括本体和两个端盖,本体的入口用于与采油树的清蜡阀出口连接,在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与入口连通的两个开口,两个开口用于供操作人员更换本体内部与光杆卡接的胶皮,该两个开口分别通过密封圈与两个端盖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以防止高压防喷装置的两个开口处发生油气渗漏。
现有技术中,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在高含硫化氢的场所,该密封圈极易发生老化,使得密封圈失去密封作用,从而使得高压防喷装置发生油气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防喷装置,以降低高压防喷装置油气泄露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压防喷装置,其包括本体、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本体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连通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与采油树的清蜡阀连通;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一环形密封槽,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密封槽以及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金属密封条;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三环形密封槽,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相配合的第四环形密封槽以及与所述第三环形密封槽相配合的第四环形金属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防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防喷装置,其包括本体及可拆卸连接在本体的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第一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一环形密封槽,第二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及第三环形密封槽;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密封槽以及与第一环形密封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金属密封条;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相配合的第四环形密封槽以及与第三环形密封槽相配合的第四环形金属密封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放喷装置,本体和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之间通过两道金属密封条实现了本体和端盖之间的密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本体和端盖之间的橡胶密封圈容易老化问题,降低高压防喷装置油气泄露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与所述第一端盖为一体件,所述第一环形金属密封条的莫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的莫氏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形金属密封条和第四环形金属密封条与所述本体为一体件,所述第二环形金属密封条的莫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的莫氏硬度,所述第四环形金属密封条的莫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三环形密封槽的莫氏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与所述第二端盖为一体件,所述第三环形金属密封条的莫氏硬度小于所述第四环形密封槽的莫氏硬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65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