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膜柱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7773.6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4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纯;温尚龙;陈欣义;石键韵;张艳芳;卢恒;谭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广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庞学哲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柱 生物膜载体 膜柱外壳 菌种 本实用新型 处理水出口 处理装置 进水口 生物膜 提升泵 投加口 附着 柱水 微生物 水处理技术领域 降解有机物 曝气鼓风机 微生物菌群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泥水分离 土建投资 脱氮除磷 出水侧 曝气口 出水 进水 菌群 原水 沉淀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柱水处理装置,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膜柱、曝气鼓风机、原水提升泵和菌种提升泵,膜柱包括膜柱外壳和设在膜柱外壳中的生物膜载体,膜柱外壳上设有曝气口、进水口、菌种投加口和处理水出口,进水口、菌种投加口均设在生物膜载体的进水侧,处理水出口设在生物膜载体的出水侧。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占地面积小,不需要考虑土建投资;微生物不会随着水流流失,保证微生物的活性和处理效率;同时微生物菌群在膜柱上高效附着,可有效进行脱氮除磷和降解有机物;菌群可高效附着在膜柱上,故经过膜柱处理的出水不需要进一步沉淀,即可达到泥水分离的效果,且出水水质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膜柱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法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
传统的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传统生物法的有机负荷较低,需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故水池占地面积较大,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土建投资费用较高。
2.传统生物法主要为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微生物菌群容易随着水流流失,或者沉降在污泥底,故生物活性降低,导致处理效率低。
3.传统生物法易发生污泥膨胀,或者菌群脱落,导致出水浑浊,故在生物法需设置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4.传统生物法的耐冲击负荷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膜柱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以下特点:占地面积小,不需要考虑土建投资;微生物菌群不易流失,可有效保证系统的生物活性,处理效率高;固液分离好,出水水质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膜柱水处理装置,包括膜柱、曝气鼓风机、原水提升泵和菌种提升泵,所述膜柱包括膜柱外壳和设在所述膜柱外壳中的生物膜载体,膜柱外壳上设有曝气口、进水口、菌种投加口和处理水出口,所述进水口、菌种投加口均设在生物膜载体的进水侧,处理水出口设在生物膜载体的出水侧,所述曝气鼓风机通过曝气管与曝气口连接,原水提升泵通过原水管与进水口连接,菌种提升泵通过菌种管与菌种投加口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物膜载体包括滤网。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网的孔径为1-3μ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膜柱外壳包括筒体以及设在筒体端部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滤网包括设在筒体中并位于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的筒状滤网,滤网的外侧形成进水侧,滤网的内侧形成出水侧,所述曝气口、进水口、菌种投加口均设在筒体上,所述处理水出口设在上端盖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反冲洗水提升泵,膜柱外壳上在滤网的出水侧设有反冲洗进水口,膜柱外壳上在滤网的进水侧设有反冲洗出水口,所述反冲洗水提升泵通过反冲洗水管与反冲洗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反冲洗进水口设在下端盖上,反冲洗出水口设在筒体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曝气管、原水管、菌种管和反冲洗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若干膜柱,若干膜柱依次串联形成生物膜组,曝气鼓风机分别与各膜柱的曝气口连接,菌种提升泵分别与各膜柱的菌种投加口连接,反冲洗水提升泵分别与各膜柱的反冲洗进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占地面积小,不需要考虑土建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广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广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77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水脱硫工艺使用的废液处理池
- 下一篇:一种底泥沥水场地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