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关闭气泵的内窥镜冷光源及内窥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9826.8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9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蔡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6 | 分类号: | A61B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气泵 导光部 冷光源 出光孔 传感器 内窥镜系统 控制模块 连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 信号输入端 环境噪音 气泵控制 气泵使用 实时监测 使用寿命 手动关闭 输出端 节约 光孔 使能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关闭气泵的内窥镜冷光源及内窥镜系统,内窥镜冷光源包括气泵以及与内窥镜冷光源的出光孔连接的内窥镜导光部,还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出光孔与导光部连接状态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气泵控制端与气泵的使能端连接。通过设置一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导光部与出光孔的连接状态,在导光部拔出出光孔时能及时关闭气泵,无需操作者手动关闭气泵,节约气泵使用时间,减少对环境噪音干扰,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冷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关闭气泵的内窥镜冷光源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医疗设备中,需要用到气泵对医疗设备进行送气,例如医疗用内窥镜系统中,设置于内窥镜外部设备中的气泵产生的气体,通过内窥镜中的送气管路,从内窥镜的镜体前端送入到人体体腔内,为人体诊断或手术操作提供辅助条件。内窥镜诊治时,会通过内窥镜的送气管路向人体内注入气体,使胃肠等部位舒张,这样内窥镜才能顺利通过胃肠腔,以便医生详细观察病变。
内窥镜镜体中还具有导光管和导电线束,导光管用于体内照明,导电线束用于传递内窥镜镜体前端摄像头输出的图像信号。通常医用内窥镜冷光源中集成了光源和交流气泵,在内窥镜使用结束后,操作人员从冷光源的出光孔拔出导光部后,手动关闭冷光源的电源开关来停止内部光源和交流气泵工作,但存在拔出导光部后忘记关闭电源开关,或者间隔较长时间后关闭电源开关的现象,而冷光源内部的光源、交流气泵等组件寿命有限,尤其是交流气泵,其寿命较光源更短,在不使用时需及时关闭,以延长使用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自动关闭气泵的内窥镜冷光源及内窥镜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关闭气泵的内窥镜冷光源,包括气泵以及与所述内窥镜冷光源的出光孔连接的内窥镜导光部,还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出光孔与导光部连接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气泵控制端与气泵的使能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一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导光部与出光孔的连接状态,在导光部拔除出光孔时能及时关闭气泵,无需操作者手动关闭气泵,节约气泵使用时间,减少对环境噪音干扰,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为设置在出光孔处的光电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公开了多种可选择的传感器种类,便于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出光孔出光路径两侧的发光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当所述导光部插入出光孔后,导光部位于发光模块和光接收模块之间,阻挡光接收模块接收发光模块的出射光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简单,便于实现,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场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出光孔出光路径两侧的磁铁和磁感应单元,当所述导光部插入出光孔后,导光部位于磁铁和磁感应单元之间,阻挡磁感应单元接收磁铁的磁力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磁场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简单,便于实现,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光源单元,所述控制模块的光源控制端与光源单元的使能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传感器感测到导光部拔除出光孔时,控制模块在关闭气泵的同时或分时关闭光源单元,避免光源单元发出的高亮度光通过出光孔直接射出,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9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