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杆件与手井管线连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1400.6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4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彪;李攀;唐术熙;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7/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件 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 连通结构 布设 纵断面 空间布局 狭窄道路 中心线处 横断面 上杆件 连通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手井建设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杆件与手井管线连通结构,纵断面上,杆件基础两侧分别布设一个管线连接手井,位于杆件基础第一侧的管线连接手井称为第一管线连接手井,位于杆件基础第二侧的管线连接手井称为第二管线连接手井;横断面上,所述第一管线连接手井和第二管线连接手井均布设于杆件基础的中心线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杆件基础与手井的关系及管线的空间布局,实现狭窄道路上杆件基础与管线手井的合理布置和杆件与手井的管线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手井建设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杆件与手井管线连通结构,通过设计杆件基础与手井的关系及管线的空间布局,实现狭窄道路上杆件基础与管线手井的合理布置和杆件与手井的管线连通。
背景技术
道路杆件在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商圈等区域均有布设,是城市中分布广泛又极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公共资源。我国道路杆件众多,过多的占用了有限的道路或户外公共区域资源,增加了公共资金投入,影响交通通行和城市美观。为解决杆件林立问题,目前正进行多类型杆件的合杆整治,多类设施搭载于同一杆件上,共建共享,以减少道路设施的重复公共经费投入,建设和谐舒适的城市环境。
搭载路灯、信号灯、监控等设备的杆件需要配备手井,以便道路铺设的主管道和杆件设备进行管线连接,同时方便管线进行检修。原有的布设方法是在杆件远离路缘石的一侧布设手井。但对于既有道路的合杆整治建设,原有人行道宽度不足,没有空间布设手井。需要对原有的手井及管线布设的方式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杆件与手井管线连通结构,通过设计杆件基础与手井的关系及管线的空间布局,实现狭窄道路上杆件基础与管线手井的合理布置和杆件与手井的管线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杆件与手井管线连通结构,包括杆件和管线连接手井,杆件底部设杆件基础,其特征在于,
纵断面上,杆件基础两侧分别布设一个管线连接手井,位于杆件基础第一侧的管线连接手井称为第一管线连接手井,位于杆件基础第二侧的管线连接手井称为第二管线连接手井;横断面上,所述第一管线连接手井和第二管线连接手井均布设于杆件基础的中心线处;
管线连接手井远离杆件基础的一侧设置外部主管道接口,所述管线连接手井靠近杆件基础的一侧设置中间主管道接口和分管道接口,杆件基础设置主管道通道和以及位于杆件基础两侧的分管道;
位于杆件基础第一侧的外部主管道与第一管线连接手井的外部主管道接口连接,第一管线连接手井的中间主管道接口与中间主管道连接,中间主管道穿过杆件基础的主管道通道后,与第二管线连接手井的中间主管道接口连接,第二管线连接手井的外部主管道接口则与位于杆件基础第二侧的外部主管道连接;
第一管线连接手井的分管道接口与位于杆件基础第一侧的分管道连接,第二管线连接手井的分管道接口与位于杆件基础第二侧的分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杆件基础的分管道包括预埋在杆件基础内的钢软管,所述钢软管的一端伸入杆件基础上方的杆件且开口向上,另一端则延伸至杆件基础外。
进一步地,所述钢软管直接与管线连接手井的分管道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软管通过连接钢软管与管线连接手井的分管道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主管道、中间主管道均采用φ100mm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钢软管采用φ50mm钢软管。
本实用新型具备明显的技术特点:
(1)实现手井与道路管线布设于同一纵向沿线,可适用于狭窄人行道上杆件建设;
(2)实现主管道管线与杆件设备的连接,同时方便管线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1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支撑半漂浮式沉管隧道
- 下一篇:一种地井施工用抗渗堵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