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用除油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3936.1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7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唐立群;顾海健;翟华春;刘龙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欣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34 | 分类号: | C25D5/34;C23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杜欣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油槽 连通管 除油 本实用新型 底座内部 顶部支架 装置本体 刮油板 排水口 排污管 支撑杆 电镀 滚轮 滑轨 底座顶部 二次污染 内部固定 内部设置 手动刮除 排污口 底座 阀门 油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镀用除油槽,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后侧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左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底座内部前侧的右边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右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底座顶部中间安装有除油槽,所述除油槽底部与连通管相连接,所述除油槽顶部的前后两侧安装有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部固定有滚轮,前后两侧的所述滚轮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侧安装有刮油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刮油板,保证了在每次除油操作时,均能手动刮除除油槽表面的油膜,使除油件在拿出除油槽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提高了除油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除油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镀用除油槽。
背景技术
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如果金属表面存在油污等有机物质,虽有时镀层亦可沉积,但总因油污“夹层”使电镀层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受到影响,甚至沉积不连续、疏松,乃至镀层剥落,使丧失实际使用价值。因此,镀前的除油成为一项重要的工艺操作。电镀前的除油是将材质表面的油污问题解决,在进行电镀工艺时不会出现油点油窝以及油斑等现象,除油剂去除表面油污,提升附着力。
目前大规模使用的除油槽,普遍存在结构简单,导致多次除油后,除油剂表面覆盖油膜,取出除油件时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槽内的除油剂更换不方便,更换一次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用除油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该电镀用除油槽,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后侧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左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底座内部前侧的右边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右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底座顶部中间安装有除油槽,所述除油槽底部与连通管相连接,所述除油槽顶部的前后两侧安装有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部固定有滚轮,前后两侧的所述滚轮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侧安装有刮油板,所述支撑杆上侧的中间安装有把手,所述除油槽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外侧均安装有挡板,所述排污槽底部与排污管相连接,所述底座右侧上方安装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上方安装有进液槽,所述连通槽底部与连通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污槽的顶部与除油槽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排污槽侧面的竖直剖面为倒立的直角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液槽的高度高于除油槽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刮油板底部位于除油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刮油板,保证了在每次除油操作时,均能手动刮除除油槽表面的油膜,使除油件在拿出除油槽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提高了除油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液槽、连通管和连通槽,使装置两侧连接为一个连通器的结构,保证了在除油槽内部除油剂浓度不够时,可以在工作时通过进液槽直接向除油槽内添加除油剂,而不会扰动除油槽内的液面造成除油件的污染;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通管右侧设置排水口,使除油槽内部的除油剂便于更换,且便于对除油槽内部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剖面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欣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欣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3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