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大流量的地漏芯及其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8301.0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0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魏祖理;苗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视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板 芯体 出水口 弧形面 弧形面相 地漏芯 板体 收口 超大流量 地漏 靠接 本实用新型 盖板转动 水流流速 增压功能 周壁底端 夹角为 入水口 盖板 体相 装接 匹配 转动 流水 排水 体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大流量的地漏芯及其地漏,地漏芯包括芯体和盖板,芯体开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芯体周壁底端设有第一弧形面;盖板转动装接在芯体且包括第一板体和与第一板体相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能打开或关闭出水口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第二板体设有能与第一弧形面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面,当第一板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相靠接在一起。第一弧形面的设计使得芯体在出水口上方具有一收口,该收口可实现流水增压功能;当第一板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相靠接在一起以使第二板体与出水口所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使得第一板体不会对水流流速造成影响,以提高排水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大流量的地漏芯及其地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漏芯,都是通过在地漏芯上增加可以开合的盖板,排水时盖板在水的重力作用下被冲开而打开;没有水的时候,盖板会盖合以避免下水管的臭气回流。但是,由于设计结构的限制,盖板只能向下打开较小的角度,排水时水流会冲向盖板而使流速降低;且同时由于盖板转动装接在地漏芯体之中心轴线所处平面处,使得其排水面积较小,排水速度慢,排污弱、容易隐藏污垢又不便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大流量的地漏芯及其地漏,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超大流量的地漏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芯体,芯体开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芯体周壁底端设有向芯体中心轴线凹陷的第一弧形面;
盖板,它转动装接在芯体且包括第一板体和与第一板体相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能打开或关闭出水口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第二板体设有能与第一弧形面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面,当第一板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相靠接在一起。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盖板外周设有转动轴,盖板通过转动轴转动装接在芯体周壁,所述转动轴位于芯体中心轴线所处的竖向平面外侧。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芯体周壁由圆弧壁和倾斜壁连接而成,第一弧形面设置在倾斜壁底端,所述转动轴设置在第二板体外侧,倾斜壁向下凸设有凸耳,凸耳开设有轴孔,转动轴与轴孔相转动配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第二板体为配重块,未排水时配重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板体转动至关闭位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芯体顶端外周设置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大流量的地漏芯的地漏,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漏外壳和地漏芯,地漏外壳开设有排水入口和排水出口,地漏芯安装在地漏外壳内且排水入口与入水口相连通,排水出口与出水口相连通。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芯体周壁设置有向芯体中心轴线凹陷的第一弧形面,使得芯体在出水口上方具有一收口,该收口可实现流水增压功能,使得排水速度更快,排污更强、不积污垢好清洗;第二板体设有第二弧形面,当第一板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相靠接在一起以使第二板体与出水口所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此时第一板体与水流方向相一致,使得第一板体不会对水流流速造成影响,以提高排水速度。
2.转动轴位于芯体中心轴线所处的竖向平面外侧,也即,转动轴偏离芯体中心轴线,使得出水口的排水面积更大,排水排污更快更强。
3.第二板体为配重块,未排水时配重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板体转动至关闭位置,使得盖板与芯体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4.芯体顶端外周设置有密封件,该密封件与地漏外壳紧密贴合以防止下水道内的污水从芯体与地漏外壳之间的间隙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视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视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8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