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VC-U给、排水管共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0578.7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5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左永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塑市政管道(河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2 | 分类号: | B29C48/32;B29L23/00;B29K2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0625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芯组 排水管 空腔 模套 模芯 共用模具 分流芯 压缩模 进口 生产 本实用新型 尺寸标准 尺寸要求 规模推广 流通通道 模具结构 顺次安装 直接组装 给水管 可拆卸 外侧壁 中心轴 管材 口模 内嵌 熔体 模具 替换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VC‑U给、排水管共用模具,包括模套组和模芯组,所述模套组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模芯组内嵌安装于空腔内,所述模芯组包括进口模芯、压缩模芯和分流芯,所述进口模芯、压缩模芯和分流芯沿空腔的中心轴顺次安装;所述模芯组外侧壁与模套组之间形成可使熔体通过的流通通道;所述模芯组的部件为可拆卸替换的。上述模具结构简单,可根据生产给水管、排水管的尺寸要求,灵活更换模具中模芯组的口模及进口模芯,直接组装于生产线中用以生产,生产的管材尺寸标准,质量高,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管道模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PVC-U给、排水管共用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PVC类给、排水管材模具,设计上都是根据给、排水管材使用要求、环境、性能等特点不同而独立设计模具。该类模具忽略了PVC类给、排水管材共同点,不论在模具加工或管材生产中都加大了成本。目前比较先进方法就是通过CAD/CAM模拟分析技术,取得最优化的,同时符合给、排水管性能要求的参数,而开发的一种PVC-U给排水管共用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旨在现有技术中给、排水管材模具不能根据生产管材的规格,灵活更换部件生产,提供一种PVC-U给、排水管共用模具。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PVC-U给、排水管共用模具,包括模套组和模芯组,所述模套组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模芯组内嵌安装于空腔内,所述模芯组包括进口模芯、压缩模芯和分流芯,所述进口模芯、压缩模芯和分流芯沿空腔的中心轴顺次安装;所述模芯组外侧壁与模套组之间形成可使熔体通过的流通通道;所述模芯组的部件为可拆卸替换的。
其中,所述模套组包括口模、压缩套、支撑板和模座,所述口模、压缩套、支撑板和模座顺次安装并形成模套组内部的空腔,所述口模与进口模芯外侧壁之间形成宽度可变的熔体流通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模芯为圆锥形,所述压缩模芯的外侧壁与模套组之间形成由窄变宽的熔体流通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芯为圆锥形,所述分流芯外侧壁与模套组之间形成由宽变窄的熔体流通通道。
所述圆锥形分流芯的顶角α(又称分流锥角)与塑料黏性有关,低黏度α=30~80度,高黏度α=30~60度,通过软件分析,结合给、排水管材料特征,取一适合给、排水管材的定值并与模座形成宽流道以便熔料进入;
熔体通过支撑板分流数股熔体后再由压缩套与压缩模芯之间形成的一个圆锥环状流道压缩,流道由宽逐渐变窄,各独立熔体在圆锥环状流道内进一步压缩并极好地熔合为一股。
压缩套与圆锥形压缩模芯之间形成一个圆锥环状流道,由宽逐渐变窄,压缩模芯的顶角β与熔料流动性有关,高黏性塑料β=10~30度,低黏性塑料β=20~40度。所述模具其值通过CAD/CAM模拟分析技术,确定pvc给水管与排水管材料最合适的共同压缩角β;
压缩套、口模与压缩模芯、进口模芯之间形成一个圆锥环状流道,由大逐渐变窄,其流道应有足够的压缩比,以使管材致密,压缩比为支撑板出口处截面积与成形区环隙截面积之比。其值随塑料与使用要求有所不同。所述模具其值通过CAD/CAM模拟分析技术,确定pvc给水管与排水管材料最合适的共同压缩比数值;
口模与进口模芯之间有一段直身段L,直身段L为成形段长度,是pvc给水管与排水管材设计关键参数之一。给水管与排水管壁厚相同时可取相同值。
上述模具可根据生产的给水管或排水管规格尺寸不同,更换模芯组中的口模和进口模芯,用以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塑市政管道(河北)有限公司,未经联塑市政管道(河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0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